截至5月25日共有22個國家報告235例確診猴痘確診病例。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隨著監測范圍在非流行國家的擴大,可能會發現更多的猴痘病例。日前,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前往有病例報道相關國家旅行時,應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猴痘病毒的野生動物(嚙齒動物、靈長類動物、有袋動物),避免食用或處理野味,從流行國家返回國內后,認真做好自身健康監測,出現可疑癥狀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人際間傳播較為少見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后癥狀與天花病人癥狀相似,但臨床嚴重程度較輕。猴痘的傳染源主要是宿主動物、被感染的動物和猴痘患者,主要傳播方式有動物傳人、人際間傳播兩種。
其中,動物傳人的方式為直接接觸到受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黏膜傷口,食用未充分烹飪的感染動物肉類、野生動物肉類等。
人際間傳播較為少見,通過接觸患者的體液、分泌物、病變組織(結痂)或其污染的物品(被褥、衣服等)傳播。
多數感染者會在2~4周痊愈
猴痘病毒潛伏期通常為8~13天、最長可達21天,急性起病,常有發燒、劇烈頭痛、淋巴結腫大(與天花的主要區別)、背痛、肌痛,全身不適和乏力。
出現發熱癥狀1~3天(有時更長)后出現皮疹,皮疹主要集中在面部和四肢、數量幾個到幾千個不等,通常經過斑丘疹、水皰、膿皰、結痂后留有瘢痕。
多數感染者會在2~4周痊愈,但也有部分感染者出現繼發性感染、支氣管肺炎、敗血癥、腦炎等并發癥。重癥病例常見于兒童或免疫缺陷者,非洲地區猴痘病死率可高達10%。
國外輸入風險存在需防范
疾控專家介紹,目前臨床上尚無對猴痘患者特效的治療方式。我國尚無猴痘確診病例的報道,鑒于我國目前有著嚴格的入境管理措施,猴痘疫情對我國影響有限,但從國外輸入我國的風險持續存在,所以大家需做好防護。
密切關注國際猴痘疫情概況,前往有病例報道相關國家旅行時,應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猴痘病毒的野生動物(嚙齒動物、靈長類動物、有袋動物),避免食用或處理野味。
從流行國家返回國內后,認真做好自身健康監測,出現可疑癥狀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并主動向醫務人員告知近期旅行史和接觸史等信息。
專家提醒,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觸來歷不明的野生動物,所有含有動物肉或動物部位的食物都需要在食用前煮熟煮透。做好個人日常防護,保持良好的手衛生,如使用酒精類洗手液洗手。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