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生鮮燈”專項整治“回頭看”行動
關閉“美顏燈” 還原“真本色”
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湯 玨 通訊員李 翼 武妍彥)去年12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修訂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生鮮燈”開出“禁用令”。目前,全市生鮮食用農產品銷售領域照明設施使用情況如何?5月10日,記者隨市市場監管局一行來到農貿市場、超市等經營場所,現場開展“生鮮燈”專項整治“回頭看”行動。
走進白云超市,記者看到豬肉、蔬菜等攤位上方無一例外地使用上了明亮的白熾燈。“除有色光源以外,一些變相影響消費者對生鮮食用農產品感官認知的‘擦邊球’方式也同樣不被允許。”說著,執法人員便直奔目標攤位,重點查看正在使用的照明設施。為讓使用有色燈罩、變色光源等變相方式“現出原形”,執法人員還挨個掀開燈罩對光源和燈罩內外進行仔細翻查,并反復調試光源開關。隨后,執法人員又將肉品分別放置在正在使用的照明設施下和室外自然光線下進行仔細對比。
在交通路農貿菜場,執法人員向經營戶發放《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告知書》,告知他們使用“生鮮燈”的危害性和違法性。同時,對前來買菜的市民作宣傳講解,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到“生鮮燈”的整治行動中。“現在市場都換成白熾燈照明了,肉類、水產的新鮮程度一眼就能看出來,買起來也更放心了。”看到執法人員前來檢查,正在買菜的市民李金蓮滿意地說。
截至目前,市市場監管局共出動執法人員214人次,檢查各類食品經營主體536家次,開展法律宣傳10余次,前期發現的問題均整改到位。
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杰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持續緊盯食品和食用農產品銷售重點場所,規范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行為,全面落實《辦法》,堅決關閉“美顏”濾鏡的“生鮮燈”,還生鮮食用農產品“真本色”,共同營造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