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烈日炎炎,瓜農卻熱情不減,在南譙區珠龍鎮北關村西瓜種植示范基地,負責人葉寶玉正帶著村民在大棚里忙個不停,澆水除草、病蟲害防治……瓜棚里,一棵棵瓜苗綠油油地舒展著葉子,一排排長勢喜人的西瓜縱橫交錯,一派豐收的景象。
“現在正處于西瓜膨大期,必須加強管理。”葉寶玉指著連片的大棚告訴記者,大棚種植能減少雨水影響,使得西瓜味甜、口感更佳。他們一共種植了23個大棚,預計6月上旬至中旬能全面上市。到時候除去各種成本,純利潤大概在7至8萬元。看著滿棚的瓜苗,葉寶玉對今年豐產豐收充滿了希望。
眼下,正值藍莓成熟時節,在珠龍鎮悠蘭山·藍莓谷生態園,一望無盡的山坡上,一顆顆藍莓掛滿枝頭,好似小巧圓潤的藍寶石,點綴在青枝綠葉間,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生態園負責人梁冬梅正帶著多名工人進行藍莓采摘和分揀。“現在藍莓剛上市,價格能達到80元一斤。”聊起生意經,梁冬梅打開了話匣子,這兩年受疫情影響,游客采摘不確定因素比較高,所以我們和南京溧水的深加工企業合作,進行了產業再升級,開發了藍莓原液、藍莓白酒、藍莓干紅、藍莓干、藍莓醬等10余種藍莓制品,價格從幾塊錢到三百來塊不等。此外還在農家樂中開發了藍莓餅、藍莓羹等“網紅”菜肴,把園內的藍莓“吃干榨凈”。“去年,我們藍莓制品的銷售額達到了90萬元。”梁冬梅說。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也是解決農村諸多問題的前提。珠龍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華兵告訴記者,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早在2017年,珠龍鎮就在北關村租賃100畝土地新建扶貧產業園,提供給16戶扶貧戶進行葡萄、火龍果、大棚油桃等特色產業種植。通過特色產業的發展,16戶扶貧戶陸續全部脫貧。近年來,該鎮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以產業振興為抓手,不斷推進扶貧產業提檔升級,提高其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同時,積極吸納農村勞動力,采取基地務工、入股分紅、代種代管等辦法幫助群眾穩定增收。
“目前,300畝葡萄、500畝草莓、60畝火龍果、200畝藍莓產業已形成規模,新的西瓜基地也已經種植下去,全鎮全年接待前來采摘、旅游、休閑的游客超10萬人。”趙華兵信心滿滿地說,特色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鄉村旅游市場的繁榮,還帶動25家餐飲、5個蔬菜種植基地、水產養殖及農副產品市場交易,游客在這里不僅能采摘水果,還能選購新鮮蔬菜、手工掛面、富硒大米等農副產品,在豐富鄉村旅游體驗的同時,也拓寬了鄉鎮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