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法院系統通過“府院聯動”“三審合一”“訴調對接”等創新機制,以司法之力護航知識產權保護,為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創新活力注入強勁動能。2024年全年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337件,調撤率超76%,平均審理周期縮短至30天以內,為市場主體提供明確、穩定、可預期的司法保障。
府院聯動 凝聚合力破解知產糾紛難題
知識產權保護并非法院“獨角戲”,而是多方聯動的“協奏曲”。近年來,我市法院系統深化“府院聯動”機制,聯合市場監管、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中心等部門,形成糾紛化解合力。
今年3月,南譙區法院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針對天長市58起知識產權糾紛案件開展集中調解。通過“分批普法+分批調解+以判促調”模式,向涉訴商戶釋明商標權、著作權侵權構成要件及法律后果,最終促成全部案件成功化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類似的聯合行動已成為我市知識產權保護的常態。今年2月,南譙區法院與市場監管部門聯動處理50起著作權侵權案件,通過“調審結合”模式,44起案件當日調解成功,1起案件當場開庭審理并送達判決,既節省司法資源,又高效化解矛盾。
三審合一 專業化審判提升保護效能
為破解知識產權案件“舉證難、周期長、賠償低”等難題,滁州法院系統創新構建民事、刑事、行政“三審合一”審判模式,組建專業審判團隊,統一裁判尺度,提升審判專業化水平。在“超威電池”“格力電器”等系列侵權案件中,法院精準認定侵權行為,依法判處高額賠償,形成有力震懾。
同時,法院通過“訴前送達+集中調解+就地審理”模式,將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壓縮至30天以內。例如,某黑膠唱片刑事案件從立案到審結僅用25天,成為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的典型案例。
訴調對接 源頭治理推動糾紛高效化解
“保護知識產權,既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我市法院系統將糾紛化解關口前移,與政府相關部門共建“調解工作室”,由法官、行政人員、調解員組成專業團隊,打造“速裁+調解+司法確認”一站式解紛機制。2024年,工作室參與化解知識產權糾紛1429件,平均用時不超過10天,自動履行率達90%。
針對小微企業侵權高發現象,我市法院系統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溯源治理”。組織法官和法院干警,深入鄉村社區,向小超市、便利店經營者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幫助其規避經營風險。
服務前移 司法護航企業創新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的最終目標是激發創新活力。我市法院系統主動延伸司法服務觸角,開展“知識產權進企業、進園區”活動,法官走進生產研發一線,為企業“把脈問診”。在滁州高教科創城,法院設立“知識產權法官工作室”,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風險預警、糾紛調解等全鏈條服務。
此外,法院還依托“一村一法官”機制,將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延伸至鄉鎮。針對假冒商品向農村轉移的趨勢,法官通過以案釋法、發放手冊等方式,提升農村商戶守法意識,從源頭減少侵權行為。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我市法院系統將充分發揮激勵創新創造、維護公平競爭的職能作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創新發展,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