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新聞9月24日電 (記者吳蘭)“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玉良說:“全柴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的原則,推進全面質量管理,注重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走持續改進的質量之路。”
記者23日從滁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榮獲第五屆“安徽省政府質量獎”。據介紹,該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發動機研發與制造企業,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等,系列多缸發動機市場累計銷售650萬臺。
“十三五以來,公司累計投入10多億元進行高起點技術改造。”徐玉良說,相繼投建了高水平的鑄造生產線、缸體柔性加工線、發動機裝配檢測生產線等,加強過程質量控制能力和水平。
近年來,滁州市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點,驅動“保障、服務、監管”三大引擎,加速擦亮“滁州制造”金字招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我們驅動服務引擎,推動質量蝶變升級。”滁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李如培局長介紹說,通過有機融合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等要素資源,向企業、產業、區域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梳理歸集包含30個服務項目的普惠政策“集成包”,為70余家重點企業量身定制各類服務項目180余個,150多家大中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1100余家中小微企業實行全面質量管理。
在驅動保障引擎,夯實質量提升基礎方面,建機制高位推進。成立市委書記、市長“雙掛帥”質量發展委員會和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建立市、縣、鄉三級質量發展事權清單和責任清單,明確提出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8個縣(市、區)和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新蘇滁高新區創成“安徽省質量強縣(市、區)”目標。
據了解,滁州市財政每年投入2億元質量提升專項資金,設立支柱產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各縣(市、區)同步設立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將知識產權資助政策從8項擴展到18項,對獲得中國專利金獎、銀獎、優秀獎單位,最高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獲得省專利金獎、銀獎、優秀獎單位,最高給予一次性獎勵15萬元。
在驅動監管引擎,防范質量安全風險方面,制定標準化質量風險監管清單、隱患清單,實行交辦制、臺賬制、銷號制、通報制管理,建成立體式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健全市、縣、鄉三級風險監測網絡,在基層市場監管所、行業組織、檢驗檢測機構中試點建立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站10個。
此外,對聚焦群眾關注度高,風險隱患大的產品開展抽檢,今年已抽驗工業產品815組,產品抽檢合格率提升到95%。加強與上海等長三角地區質量工作信息共享,累計接收處置省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40余條。
與此同時,投入3800萬元,建設集成綜合執法平臺、質量服務平臺、食品遠程監控中心等智慧市場監管項目。建立安徽全省首家缺陷產品召回市級分中心、缺陷產品召回工作服務站和專家庫,健全缺陷預防、信息通報、缺陷會診、四審四查、分級監督5項機制,推動企業技術改進,力爭“實施一次召回、提升一個產業”。今年滁州市已召回缺陷產品38萬余件,連續4年召回數量居全省第1位。通過提高監管頻次、行政約談和行政處罰等手段,督促企業落實質量管控責任,對主觀故意、偷工減料等違法行為堅決實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