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涉及每個人的利益。當前食品安全整治形勢嚴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是公安機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農牧部門、檢察院、法院等單位研究的重要課題。結合明光市公安局近三年查處的違法經營食品案件,談談新形勢下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思考。
一、影響食品安全整治的亂象
1、以次充好頻發。以次充好是制假售假者常用的伎倆。以次充好表現在肉雞冒充土雞銷售、肉雞蛋冒充土雞蛋銷售、母豬肉冒充公豬肉銷售、奶牛肉冒充黃牛肉銷售、家養魚蝦冒充野生魚蝦銷售等制假售假現象。比如肉雞每斤價格2元,土雞價格18元至25元。肉雞冒充土雞銷售,可獲暴利10倍。正是因為暴利,不法商販常用以次充好的方法,欺騙消費者。
2、以假亂真多發。去年,明光市公安局治安大隊查處一起豬肉冒充牛肉的違法經營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使用農村淘汰的種豬肉,與牛腿相接,甚至使用了醫學手術針,將牛腿皮與豬腿縫合,以豬肉冒充牛肉以假亂真的方式,公開銷售假冒牛肉,坑害消費者。以假亂真表現形式多樣,如雞肉冒充豬肉、貓肉冒充狗肉、豬肉冒充羊肉、無品牌冒充著名品牌、中國貨冒充外國貨等多種形式??傮w上就是以低價肉冒充高價肉、以低值物品冒充高值物品,牟取暴利。
3、影響食品衛生。明光市公安局在配合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開展食品安全檢查時,常常發現小作坊、“黑工廠”、飯店廚房等經營場所衛生條件堪憂,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影響食品衛生的多種隱患。但查處影響食品衛生安全案件較少。
4、降格處理較多。在市場檢查中,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罰較多,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較少。深挖經營案件不足。依法追究制假售假者刑事責任不夠。因此,食品安全整治缺乏力度。
二、食品安全整治的難點
1、立案標準過高。目前,查處制假售假一般以非法經營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兩種罪追究刑事責任。其中非法經營立案標準為5萬元。立案標準過高,特別對于那些小商小販,銷量小,次數多的情況,追究刑事責任立案標準太高,難以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在查處制假售假過程中,懲治力度不夠,難以形成打擊假冒偽劣食品的高壓態勢。而給予行政處罰,又難以達到刑事處罰效果。因而在某一地區、某一季節,出現假冒偽劣食品泛濫成災的現象。
2、“口供為王”難變。在查處非法經營案例中,突破案情主要靠口供。根據國家法律規定,雖然強調“證據為王”,但在查辦案件中,還是要突破“口供”。然后以口供核實材料,鎖定證據。因而審訊工作難度大、風險高。如查處潘村生產銷售假牛肉案,每一斤假牛肉售價25元,5萬元構成立案標準,因此要查清2000斤牛肉的流向。買牛肉消費者通常一次只買幾斤。因此核實證據要找數百人。沒有“口供”,根本無法追究制假售假的刑事責任。也難以起到食品安全的整治效果。
3、查辦案件不易。由于立案標準過高,查處難度過大,特別是小商小販,制假售假涉及人員多、金額少、數量大,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只針對制假售假具體事情行政處罰,難以根除屢禁不止的現象,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查處非法經營案件的經驗,每查處一起案件,需要經營半年時間。我們在于某某生產銷售假酒案件時,光摸排窩點歷時4個月,核查案件歷時1個多月。窩點經常變換位置,又處于城鄉結合部,僅存放生產銷售假酒商標、包裝箱、酒瓶、工具等窩點就有4處。民警靠秘密摸排、跟蹤調查,掌握了該窩點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然后再一網打盡,端掉了該窩點??梢姲讣樘幱卸嗝雌D難。
三、解決食品安全的對策
1、完善現行法律?,F行《刑法》于1997年實行。雖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給予司法說明,但對查處非法經營案件,仍然過于寬松。特別是整治小攤小販等影響面大、危害涉及人數眾多,影響全民食品安全的非法經營案件,要制定更細的法律規定。對查處有毒有害食品要制定更細的處罰細則。要擴大有毒有害食品的范圍。我們在查處潘村假牛肉案件過程中,將添加“蘇丹紅”、“牛肉精”等添加劑的假牛肉送省食品藥品鑒定機構鑒定,排除了“蘇丹紅”、“牛肉精”為非有毒有害添加劑。用添加劑浸泡、染色生鮮食品,用工業添加劑生產生鮮食品,明顯違反了人民生活的基本準則,而法律卻存在漏洞。因此建議國家完善法律法規,擴大有毒有害添加劑的范圍,將危害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添加劑、染色劑、藥品等縮小到最小范圍,特別是生鮮食品最好嚴格控制添加劑、染色劑、藥品等使用。將違規使用添加劑、染色劑、藥品等納入《刑法》追責范圍。從嚴加強食品安全管理,防止有毒有害和假冒偽劣食品進入群眾口中,影響群眾的身體健康。
2、降低立案標準。查處非法經營案立案標準為5萬元。立案標準過高,特別是對小商小販整治立案標準確實太高,從某種程度上鼓勵了制假造假。建議國家降低查處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立案標準,適當降低立案數額。最好制定易于掌握的涉案數量和人數標準,便于及時查處影響食品安全的案件。
3、嚴厲打擊犯罪。加強食品安全“打、防、控、管”工作,首先要加強打擊。通過打擊整治市場秩序,起到以儆效尤的震懾作用,讓違法犯罪分子不敢制假售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加強打擊犯罪工作,必須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采取一切宣傳手段和獎勵措施,鼓勵群眾舉報犯罪,必須公安、市場監督管理、衛生等部門聯合,深挖犯罪線索,建立案件信息反饋制度,加強案件的經營,才能取得打擊犯罪的最大社會效益。檢察院和法院要快訴、快審,從嚴審判食品安全案件,打擊食品安全犯罪。
(作者單位:明光市公安局治安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