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天長市金集鎮人大始終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人大監督的“剛性力量”轉化為守護民生福祉的“溫暖手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釘釘子”般的執著韌勁和靶向精準的監督舉措,一錘接著一錘敲,推動一個個民生難題破解、一項項惠民政策落地。用看得見的監督實效,持續為民生溫度“加熱”,讓轄區群眾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民主動能。
盯緊工程“全鏈條” 筑牢幸福生活“壓艙石”
民生工程是承載群眾期盼的“民心工程”,更是夯實幸福根基的關鍵抓手。鎮人大主席團精準錨定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實事項目:從老舊公園的煥新升級,到背街莊臺的精細改造,再到破損道路的修復平整……人大代表們深扎一線,以全程監督守護工程質量,讓每一分民生投入都轉化為群眾看得見的實惠。
專項監督小組對鎮文化公園改造等重點工程實施“立項—施工—驗收”全流程嵌入監督,代表們化身“質量哨兵”,定期深入施工現場核查進度、檢驗材料、督查安全,把好工程質量每一道關口。項目啟動前,通過居民座談會、入戶走訪等方式征集的10余條群眾建議,全部轉化為優化設施布局、完善綠化配置、強化安全防護的具體舉措。
“人大代表盯著改,公園變樣了!”金集社區居民李大爺看著嶄新的文化公園滿臉笑意,“孩子們有了安全的游樂場,我們老年人也有了舒心的健身區,這幸福就在家門口!”
直擊民生“痛點處” 打通群眾訴求“直通車”
把群眾呼聲作為監督“指揮棒”,鎮人大主席團將“人居環境整治”“路燈缺失”“食品安全”等高頻訴求列為監督重點,以靶向發力破解民生難題,讓群眾關切有回應、急難有解法。
針對部分區域“夜間出行難”問題,代表監督小組開展“夜訪摸黑路”專項行動,趁著夜色走遍各村背街小巷,精準摸排照明盲區,形成包含點位分布、數量需求的詳實報告,推動“亮燈工程”快速落地。“以前晚上出門得舉著手電筒,現在路燈照亮了整條路,散步、接孩子都踏實!”倉房村村民張阿姨的話道出了村民們的心聲。
在食品安全、燃氣安全等“生命線”領域,鎮人大堅持“整改不止步”,通過多輪“回頭看”壓實長效管理機制,堅決杜絕問題反彈,為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用氣上的安心”筑牢防護墻。
創新監督“雙通道” 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
為讓民意表達更暢通、監督實效更凸顯,金集鎮人大構建“線上+線下”雙軌監督體系,打造閉環式問題解決鏈條,讓人大履職始終與群眾需求同頻共振。
線下依托“家室站點”履職平臺,每月固定開展代表接待日活動,“面對面”傾聽群眾心聲,把聯絡點變成民情收集的“前沿哨”。線上鏈接安徽省人大代表工作數字化平臺,群眾通過“指尖操作”即可上傳問題線索、提出建議訴求,實現監督全天候、無死角。今年以來,通過雙渠道累計收集意見建議80余條,推動道路維修、管網疏通等10余件民生問題高效解決。
建立“監督—反饋—整改—評價”全流程機制,邀請群眾代表參與整改成效評議,以“群眾打分”衡量監督實效,確保每一件民生事都辦實、辦透、辦到群眾心坎上。
民生改善沒有完成時,人大監督永遠在路上。天長市金集鎮人大將繼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深耕監督主責,厚植為民情懷,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把群眾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把“民生承諾”化作“幸福實景”,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書寫更多人大篇章。(童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