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跑斷腿,如今實時辦,省時又省力!”幾天前,來安縣金祥物流園負責人楊杰舉著剛打印出來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笑得合不攏嘴。就在半小時前,他只在交通窗口簽了一份承諾書,工作人員當場就把證遞到他手里。楊杰掐指一算,從進門到出門,總共不到20分鐘,“擱過去,光準備材料就得近半個月。”
今年以來,來安縣數據資源局聚焦企業和群眾全生命周期高頻事項,創新構建“全類集成、全域貫通、全鏈協同”的政務服務新模式,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標準化、數字化、協同化、人性化特色做法,把企業、群眾常辦的31個“一件事”統統搬上了“云端”。90%的高頻事項,像拼積木一樣,將審批環節拆開重組,大大精簡了辦事流程,提升了辦事效率。據統計,在2294辦件中,群眾評價達1165件,滿意度為100%。
交通窗口負責人趙建國記得,過去辦理運輸許可、消防、環保、車輛購置……材料摞起得老厚,企業主常常拎著大袋子來回跑。現在,只要信用記錄“清白”,就能選擇“信用+承諾”模式,簽個名就能辦結。系統平臺自動調取數據,工作人員點點鼠標,許可證就可以“秒”打印。截至目前,累計已有133戶運輸企業和個體戶享受“免材料”福利,平均辦結時間縮短約六成。
如果說交通窗口解決的是“少跑腿”,住建窗口則是讓“多頭跑”變為“一起跑”。安徽金禾實業的大項目要開工,水、電、氣、網報裝曾讓企業聯系人沈恒玉頭疼不已:4個部門、4張表格、4次開挖。現在,她只用在施工許可證申請表里多勾一項,其余全交給“聯合報裝”窗口。不久前,四個部門的技術人員約好日子,一次到場聯合踏勘,現場拍板布線方案。“以前半個月的活兒,如今五天搞定,這個效率真是沒話說了!”沈恒玉為政務效率點了個大大的贊。
“全類集成”重構流程,打造“標準化+個性化”服務新模式。據來安縣數據資源局副局長張業勇介紹,該縣將企業開辦、工程建設、民生服務等6大類31項高頻事項整合成“一件事”,統一辦事指南、一窗受理、并聯審批,讓企業、群眾平均跑動次數從8.47次“暴跌”至0.63次。更貼心的是,每個“一件事”都有專屬二維碼,掃碼就能看流程、備材料,線上辦件占比達到85%,214項材料直接“免提交”,審批時限壓縮了71.7%。
在來安,政務服務還能不能更“卷”?答案是:能!企業“全鏈式”服務、個人“全周期”服務、特殊群體“零跑腿”……不僅如此,該縣的政務服務還作了延伸,縱向貫通“縣—鄉—村”三級聯動——縣級平臺統一入口,打通12個部門44個業務系統;鄉鎮便民服務中心開設“一件事”專窗,下放“身后事”“醫保報銷”等13項權限;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組建幫辦隊伍,通過“皖事通”APP遠程指導村民辦“低保申請”“宅基地審批”,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