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安縣施官鎮橋西村的萬畝麥田里,祥泰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洋手持遙控器,2臺植保無人機正沿著北斗導航規劃的路線穿梭作業。霧化藥劑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精準覆蓋每一寸麥穗。“以前人工3天才能完成的植保作業,現在智能裝備1天就能完成,效率提升10倍以上。”林洋望著麥浪中穿梭的無人機,臉上泛起笑意。
成立于2018年的祥泰農機專業合作社,如今已成為皖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標桿。通過構建“全程機械化+智慧農業”服務體系,為周邊8個村、百余農戶的萬余畝耕地提供從耕種到烘干的全鏈條服務。農機庫內,搭載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旋耕機、具備變量施肥功能的精量播種機、安裝谷物水分檢測系統的智能烘干塔鱗次櫛比,組成完整的現代農業裝備矩陣。
科技賦能帶來的效益提升立竿見影。2024年春耕中,合作社推出的“智慧套餐”服務引發農戶熱捧:每畝570元的打包價格,既包含種子肥料供應、機插秧等基礎服務,還涵蓋飛防植保、智能烘干等增值項目。這筆賬細算下來,每年可為小農戶節省超3000元投入,為種糧大戶降低成本超2萬元。“以前春耕要請七八個人忙活半個月,現在手機預約農機,坐在家里就能完成全程托管。”種糧大戶張健超感慨道。
創新的服務模式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合作社267.89萬元的營收中,36.15萬元化作社員分紅,再通過“土地流轉保底+務工增收+盈余分紅”的聯結機制,帶動40戶脫貧戶實現家門口就業。脫貧戶彭德聰在烘干車間務工,加上土地流轉收入,全年增收2萬元左右。
站在麥浪翻滾的田埂上,林洋的視線投向遠方。他正謀劃著擴建智慧育秧工廠、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的新藍圖。“要加大生產和銷售服務力度,促進合作社經營服務的提檔升級。”談及未來,這位“新農人”信心滿滿。在科技賦能下,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