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長市石梁鎮工業集中區石峰玻璃有限公司成品貨倉,一箱箱色彩斑斕的玻璃制品在燈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細頸、大肚的造型,搭配鐳射、描金、立體雕花等繁復工藝,這些形似花瓶的玻璃瓶實則是等待發往中東、歐洲、美國等地區的水煙壺。
“我們一年最多能生產300萬支玻璃水煙壺瓶,單價根據工藝不等,幾十到幾百元都有。”該公司總經理田峰笑著說,水煙在國內極為少見,但在中東地區已風靡數百年,歐美國家也有不少受眾,“去年公司實現近1億元產值,99%都是海外訂單。”
國內罕見的小眾產品為何會在石梁鎮生根開花?記者了解到,石梁鎮的水煙壺產業始于一次廣交會上的“偶遇”。據石梁鎮黨委書記陳國林介紹,該鎮玻璃產業起步早,20世紀80年代就辦起了第一家玻璃廠。2003年,兩名村辦玻璃刻花廠負責人參加第94屆秋季廣交會時,被阿拉伯水煙壺吸引,并嗅出了“藍海”中的商機。他們將樣品帶回,與技術員們加班加點琢磨。兩個月后,第一批石梁鎮制造的玻璃煙瓶遠銷中東,并大受好評,復購和新客戶訂單也接踵而至。
陳國林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發展,石梁鎮目前擁有水煙壺生產企業7家,直接從業人員500多人,年銷售額約5億元,占國內相關產能80%,培養出一批相對穩定的生產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在石峰玻璃有限公司的刻花車間,記者看到,刻花師們兩兩一組,在工作臺前并排坐立,對著明亮的光源,雙手穩穩拿住“毛坯”的藍色玻璃瓶,輕輕觸碰高速旋轉的電動刻輪,在瓶身上刻磨出立體紋路。不遠處,手繪師馬丹將一支透明水煙壺平穩地放在輪臺上,用畫筆蘸取涂料,在瓶身勾勒出一圈圈的圖案。“熟練了,像這種款式比較簡單的一天能畫幾百個。我是本地人,在這兒上班9年了,離家近,也挺穩定的。鎮上現在發展得還可以,生活也方便。”馬丹說。
“公司目前有員工近150人,月收入普遍在5000元以上,一些關鍵崗位年收入超過20萬元。”田峰告訴記者,最近幾年廠里還增加了部分自動化生產設備,“雖然客群穩定,我們仍在不斷精進質量工藝,爭取開拓更大市場。”
與石峰玻璃有限公司一路之隔,是當地配套水煙壺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展覽館,阿拉伯風格的裝飾別具一格,見證著這座小鎮與全球市場的緊密連接。“這一面墻上是傳統造型紋飾的水煙壺,主要銷往中東地區;那邊的風格偏現代,歐美地區采購更多。”田峰對不同客群的喜好如數家珍。記者現場看到,除了各種做工精美的水煙壺,館內還模擬布設了不同風格的使用場景,供客戶參考。
“水煙壺是石梁鎮獨特的產業‘名片’和對外展示的‘窗口’,我們將全力服務好企業項目,幫助他們拓展客戶、拿下更多訂單,推動產業再上一個臺階。”石梁鎮鎮長周以凱表示,2021年起,該鎮整合相關資源,在工業集中區打造水煙壺特色產業基地,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標準化廠房、組織企業出國參展等舉措,實現統籌布局、集群發展、規模擴張。“去年我們又從浙江引進了一個做組裝成套的大型企業。目前,水煙壺所有的配件在石梁鎮都能生產,已經形成了從加工制造、組裝出口、跨境貿易的完整鏈條,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周以凱說。
正如生產線上晶瑩剔透的玻璃瓶要經歷淬火成型、精雕細琢方能成為精品,石梁鎮依托傳統玻璃工藝基礎,捕捉海外細分市場需求,堅持精益求精地打磨產業競爭力,把小眾的水煙壺變成了帶動就業、促進經濟的“聚寶盆”,闖出了一條風光獨好的富民強鎮之路。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