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攻堅行動,全力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工作。近年來,我市獲評首批“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連續8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市,省級平安縣(市、區)實現全覆蓋;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中級法院在全國調解工作會議上作交流發言,探索的“1+5+N”解紛工作法在全省“楓橋經驗”紀念大會上作經驗介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構建“一站式”解紛體系、推動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化解等工作納入市委常委會2024年工作要點,作為2024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內容。市委主要負責同志4次作出專門批示,對抓好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召開滁州市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暨平安建設、信訪工作推進會、滁州市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現場會。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不斷強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方式創新,積極促進社會矛盾減存量、防增量、控變量,有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市委政法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在全省首個三方簽署《關于實行調解程序前置工作的實施細則(試行)》,探索在家事糾紛、相鄰關系糾紛、小額債務糾紛、勞動糾紛等11類適宜調解的糾紛中實行調解程序前置,進一步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減少人民群眾“訴累”。印發《滁州市婚姻家庭矛盾糾紛“風險型”三級預警處置工作方案》,推行“婦聯執委+網格員”工作模式,落實發現報告機制,排查出高、中、低風險型家庭,與政法機關建立家暴警情信息共享、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合作等機制,制發家暴告誡書2150例、人身安全保護令19件。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機制,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常態化排查發現等機制。
我市加快推進“一站式”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縣鄉兩級已全部建成,8個縣(市、區)、116個鄉鎮(街道)、1235個村(社區)調解組織實現全覆蓋,建成各類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239個,進一步織密織牢矛盾糾紛化解網絡。在全省率先建立商會調解中心、訴前和解中心、金融調委會等,商事調解“滁州經驗”在全省推廣。打造百姓評理說事點1402個、個人調解工作室76個。市委政法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司法局聯合編印《滁州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典型案例匯編》,涉及婚姻家庭、勞動爭議、拆遷安置、知識產權、物業服務等多個民事、行政領域,用鮮活案例助推能力提升。制定調解工作提檔升級八條措施,印發《滁州市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重點工作提示》。
各地在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頗具規模的品牌矩陣,用更優質的平安“供給”,激發基層社會治理的無限活力。天長市持續完善“皖楓蘇暢”跨省接邊聯調工作法,明光市創新打造“愛不釋手”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品牌,來安縣創新稅費解紛“四式”工作法,全椒縣精心打造“儒林所愿”調解品牌,定遠縣推行“村務聽證”民主決策機制,鳳陽縣推廣“鳳蝶進萬家”姐妹調解團,南譙區設立“亭和美”解紛服務站,瑯琊區探索“345”網格工作法,滁州經開區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中新蘇滁高新區推行“3+X”小區微治理工作模式。
從手機里的防詐提醒短信,到不遠千里抓獲嫌疑人;從廠礦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到斑馬線前的禮讓行人;從網格員一再上門的苦口婆心,到“兩代表一委員”的平安建言……我市不斷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人民急難愁盼問題,使社會治理過程人民參與、成效人民評判、成果人民共享,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