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我市舉行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三次全體會議上,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發表主旨演講,介紹了長三角國創中心在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高水平研發載體、高質量鏈接創新資源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用市場化方式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實踐經驗。
對于滁州這樣既非一線、也不是省會的長三角城市,應當如何推動創新工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劉慶看來,科技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
“新質生產力包括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未來產業的布局,無論是滁州,還是長三角的其他地級市,都應該根據自己本身的產業基礎、科研條件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他說:“我認為重點在于要對當地產業的‘真需求’進行提煉,然后用好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高層次高能級平臺優勢,推動這些‘真需求’去和高水平的創新要素進行對接。”
“‘真需求’就是企業愿意出資解決的問題。”劉慶說,企業應當是技術需求的提出主體、研發資金的投入主體和創新成果的應用主體,“長三角國創中心累計已收集了近3000項,企業意向出資達到近90億元。其中已有1/3的項目對接成功,我們將進一步梳理剩余2/3的項目,提煉一批不光對某個企業很重要,而是對整個行業、對整個產業鏈都很重要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希望能在各方各地支持下,實施‘眾籌科研’,公開‘揭榜掛帥’,推動解決關鍵難題,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劉慶介紹,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成立于2021年6月,致力于通過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為區域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高質量發展。“自成立以來,中心已在一體化培育高水平研發載體、一體化梳理重點產業鏈薄弱環節、一體化組織實施引領性顛覆性科創項目和一體化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劉慶表示,希望能通過本次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拓展、深化與長三角各個城市的合作,共同找準發展“真需求”,促進長三角區域創新鏈和產業鏈、創新要素和產業要素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