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8月29日6版)
8月28日,記者走進滁州市來安縣半塔鎮羅莊村葡萄園,濃濃的果香撲鼻而來,一串串葡萄顆粒飽滿、鮮嫩水靈。葡萄架下,工人們正忙著將新采摘下來的葡萄根據果粒大小、整體形狀進行分裝、打包。
“同樣種苗種出的葡萄,不同品質價格能相差六七倍,就拿陽光玫瑰來說,市場上價格從兩塊多到十七八塊都有。”來安縣黃郢橋葡萄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學軍說,只有生產出精品才能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羅莊村便派出兩名技術員學習、推廣葡萄種植技術,歷經30余年栽培摸索和技術推廣,該村葡萄種植面積從最初的150畝發展到現在8000余畝。每年5月至10月,夏黑、巨峰、陽光玫瑰、妮娜皇后、浪漫紅顏等早、晚品種錯峰上市,不斷銷往長三角地區。
為了引導葡萄種植戶從求“量”轉為求“質”,當地政府通過組織考察、技術培訓等方式,向種植戶傳授先進栽培技術,并派出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對修枝、破休眠、施肥、用藥、拉花拉穗、疏果等重點環節存在的技術缺陷,開出水肥精量控制技術、病蟲害精準防控技術等“良方”,引導種植戶改進技術、科學管理、提優品質。
在黃郢橋葡萄專業合作社的試驗大棚里,紅艷透亮的妮娜皇后、心形的浪漫紅顏掛滿枝頭。
“這兩個品種色澤鮮艷,果肉不僅甜,還有花香味,市場上每斤售價超過30元。”2021年,張學軍引進了妮娜皇后和浪漫紅顏兩個高端品種,經過兩年試種,在專家和當地技術人員的指導幫助下,成功解決了葡萄轉色難的問題,如今已經在羅莊推廣種植,畝均產值超過15萬元。
“今年陽光玫瑰每斤十多塊錢,浪漫紅顏每斤能賣30多元,產量差不多,產值卻翻了好幾倍。”新品種帶來的好收益,讓當地農戶劉鳳全的臉上笑開了花,“我去合作社參觀了,他們今年新引進的‘紹興九號’也是個好品種,明年我還跟著種。”
如今,羅莊村已經擁有20多個葡萄品種,各種產品錯峰上市,銷售收入也在不斷增加。2023年,羅莊村葡萄產值達到2.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