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報】鄉村興業留人,托舉“穩穩的幸福”

微信截圖_20240805104824

《安徽日報》(2024年8月5日10版)

在永豐鎮三元村舉辦的皖東開秧門農俗文化旅游節上,插秧比賽火熱進行。(資料圖片) 本報通訊員 王萍萍 攝

夜晚的天長市永豐鎮三元村水杉林亮化裝置成了年輕人的熱門打卡地。本報記者 程 兆 攝

天長市永豐鎮三元村黨員志愿者入戶開展反電詐、消防安全等知識宣講。本報記者 程 兆 攝

俯瞰天長市永豐鎮三元村全貌。本報記者 程 兆 攝

安徽東大門天長市,猶如一株橄欖枝深入江蘇腹地,三面被高郵市、儀征市、盱眙縣等五縣市區環抱。兩地人民共飲高郵湖、金牛湖之水,同說“江淮軟語”,地相連、人相親、心相連,一樣具有平和務實、開拓創新精神,一樣有著鄉鎮工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的發展路徑。干部群眾的市場意識、創業文化、文明涵養等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培育出一大批經濟強鎮、產業強村、創業強人。

永豐鎮三元村,正是天長市眾多產業強村中的一個代表。記者日前深入走訪考察,看這個村怎樣用文化為發展匯力添彩,興產業、聚人氣,托舉村民“穩穩的幸福”。

常住人口為啥比戶籍人口多?

——創業創新文化形成產業對人口的集聚效應

三伏天的傍晚,暑熱仍未消散。在三元村村民集中居住的永橋花苑小區,電機修理鋪老板吉文兵和愛人,還在忙著手頭上的活。“外面天熱,還不如在家里多干點活、掙點錢。跳廣場舞、打牌啥的,我們沒時間!”今年48歲的吉文兵,18歲學修電機,結了婚后回到三元村開了個修理鋪,一直干到現在。

幾十年間,他見證了村里人過去紛紛出去打工當“候鳥”,現在紛紛飛回家鄉創業就業。

吉文兵說,天長本地沒啥資源,出路出路,出去闖才有路,闖出名堂,帶活家鄉,發展興旺了,同樣是勤勞肯干,當然是在家門口干更舒心。

天長人性格勤勞務實,重視個人奮斗,既內斂自足有“根”,又要開放包容敢“闖”、頭腦靈光很“活”。地域文化培育的群眾創新實踐品格,孕育形成和美鄉村建設的基礎產業和文化氛圍。

在天長,秦欄鎮的銷售員走遍全國,贏得占國際維修市場70%份額的遙控器產業和占全國維修市場90%份額的電動車充電器產業。石梁鎮無中生有變出一個壟斷中東、歐洲市場的“水煙壺”產業,三元村、福勝村等地發展出世界性的毛絨玩具集聚區,都得益于開放包容、吃苦耐勞、捕捉商機的創業創新文化。

三元村毗鄰永豐鎮集鎮核心,離天長市區僅10分鐘車程,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轄區內還有一個省級農業示范區,以及32家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家。村里戶籍人口3800人,常住人口卻有5300多人。

常住人口多于戶籍人口,如今在中國農村并不常見。

這得益于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玩具、機械等傳統制造業的集聚效應。

80歲出頭的劉華奶奶家里14畝田都流轉出去了,現在除了在玩具加工點干點活,還要種菜、做家務,雖然忙了點,但心情一直不錯。“兒子從外地掙了錢,回村里開了家電子廠,我就是閑不住,能干就多干點。”劉華說。

村民楊德蘭的丈夫是鎮上保潔公司的負責人,她自己則利用閑置祖屋開了家玩具加工點,承接玩具廠剪線頭、打吊牌、貼標簽之類的活,然后交給年紀大的村民一起做,每人每月能掙個1000多元,還能在一起拉拉家常,不會孤單、無聊。

選調生、大學生村官、實習大學生、土專家、新農人……一批視野廣、腦子活、懂技術、有熱情的年輕人到村里創業發展,因為這里有產業平臺、發展前景,有創新的機制氛圍。

從三元村走出去的邵愛濤,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后曾先后在廣州、南通的大公司上班,深藏內心的農業情結以及家鄉現代農業良好的基礎,讓他意識到家鄉田野才是他實現夢想的舞臺。2020年,邵愛濤返回家鄉創辦了天長市品農農業科技公司。新技術、新品種試驗推廣,爭取農業項目落戶,引進農業公司,組建大學生創業團隊,開展線上農技服務……邵愛濤在田野奔波,樂此不疲。目前,邵愛濤團隊已累計服務農作物面積上萬畝。

“永豐鎮靠近高郵湖,很多村以前都是圩區,還發過水災,老百姓想創業只得到揚州、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闖。后來興修水利,天長成了真正的‘魚米之鄉’,儀表電纜、電子產品、玩具等產業興起,工業長入了鄉村,本村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外地打工者來村上班。老百姓人人有活干,四季能掙錢,誰還想舍近求遠往外跑呢?”三元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梁巧香對記者說。

矛盾糾紛為啥比過去少了?

——利益聯結機制成為鄉村善治密碼

在農村,因征地拆遷、建設占地、分配不公、鄰里糾紛等引起的矛盾屢見不鮮。在三元村,村民幸福感普遍比較強,矛盾糾紛很少。什么原因?“經濟發展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變了,素質普遍提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婦女代表也發揮了宣傳、調解作用。”梁巧香總結。

而在梁巧香看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發揮了關鍵作用,那就是深入的利益聯結機制。

什么樣的關系最牢靠、什么樣的合作最有效?答案是擁有共同的利益,一榮俱榮。

位于天長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圣豐農業園,占地5000畝,集種養業、農產品深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和鄉村旅游為一體,每年舉辦藍莓采摘節、開秧門等活動,吸引周邊地區10萬多人前來觀光、采摘。天長市圣豐藍莓種植合作社讓三元村集體以基礎設施使用權入股,39戶農民自愿以450多畝土地經營權入股。入股農戶每年除了獲得每畝800元的保底收益外,還能獲得當年收益約10%的二次分紅。在合作社打工的農民每年還有3萬元左右的工資收入,村集體每年可增加3萬元左右的收入。

“我把土地流轉給圣豐公司種果園,我也在里面打工,土地流轉費、土地入股分紅,加上工資,一年收入能有四五萬元。我干得開心,當然也希望公司發展越來越好。”三元村村民陳曉軍說。

有了利益聯結,很多矛盾都會迎刃而解。位于三元村水杉大道入口處的一排彩鋼瓦大棚,過去是村里的老米廠,今年初村里搞規劃建設,認定這處房產屬于違建,要拆除,可房子主人要賠償,價格低了不行。如何解決?鎮村干部找村民商量,結合村里文旅項目打造,決定一起把這里改造成“米仔仔的家”,作為農業科普和鄉愁展示用,不拆除也不賠償,賣農產品和旅游商品還能掙到錢,兩全其美。如今,改造后的房屋亮麗、活潑,成為旅游和研學的打卡地。

近年來,三元村打造“杉杉而來、稻夢三元”旅游品牌,積極實施“十里杉水、詩畫田園”生態旅游項目和胭脂湖文旅項目,建設環村田間騎行綠道、稻田小火車、鄉村驛站、生態民宿等旅游設施,這些都讓村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好處。

最近,宋莊組和黑魚組都給永豐鎮政府打來了報告,希望自己村民組的莊臺也能得到全面提升,并承諾“路做到哪里,我們無功能建筑物拆到哪里,所涉及的菜地、樹木、建筑物及路面拓寬占地一律不要任何補償……”全體戶主都在報告上簽了字。

“老百姓能有這樣的意識,三元村作為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一定會建設得越來越好!”梁巧香對此非常感動。

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才會更多投入到建設、發展中,才能更多惠及村民,進而贏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2023年,三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4萬元,預計2024年三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100萬元。村里完善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開放式一體化為民服務場所;實施數字鄉村項目,打造數字鄉村駕駛艙、建設數字鄉村治理系統,實現農戶一鍵查詢、一網通辦、一屏感知;完善村內視頻監控,搭建河道水位監測、高空監測、工程監管等系統,實現鄉村治理重點環節提檔升級,村民感受的“和美鄉村”,有越來越絢麗的構圖和細節。

這里的婆媳關系為啥這么融洽?

——志愿服務如春風化雨培育鄉風文明

婆媳關系難處?在三元村,婆媳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卻是身邊平常事,村民“攀比”的是如何更好地“寵婆婆”“寵媳婦”。村民蘇翠平與兒媳婦從來沒有拌過嘴、吵過架。殺一只雞,她會一剖兩半,自己一半、兒子兒媳一半。“婆婆對媳婦服務周到了,哪會有什么矛盾呢?”蘇翠平對記者開起了玩笑。

村民李金芳的大兒子、兒媳均患有智力和精神殘疾,李金芳不僅挑起了照顧大兒子全家生活的重擔,還經常為兒媳買藥,帶她到滁州市醫院看病。熱愛生活的她,沒被困難打倒。她學會了唱揚劇和黃梅戲,常到外面演出,但不管有多晚,總會在夜里趕回家里,以防兒子、兒媳出意外。

這樣的婆媳關系,在三元村這一帶村莊,比比皆是。

天長市是孝子之鄉,天長人朱壽昌棄官尋母的故事流傳千年,孝親文化至今仍是天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一個閃亮的品牌。

“爺爺奶奶們,今天天氣熱,大家是來納涼看戲的。今天的‘一刻鐘宣講’我就講快一點,主要提醒大家幾件事。第一,看好家里小伢子,把防溺水安全問題重視起來;第二,天氣熱飯菜容易餿,爺爺奶奶們不要舍不得丟,吃壞了肚子去醫院劃不來……”穿著志愿者紅馬甲的周曉艷,利用“戲曲文化進鄉村 盛夏歡聚送清涼”納涼晚會的舞臺,用普通話和天長話對臺下百姓進行“雙語宣講”,這樣接地氣的政策宣講活動,她每月至少要開展2次至3次。

作為預任村官,村里大小工作都得熟悉,辦低保、鄉村醫生入戶檢查、防溺水宣傳、鄉風文明宣講……周曉艷每天忙得像只小陀螺。最近的工作重點是負責村里的暑假托育班,每天安排來開展暑期實踐的大學生志愿者們,為10多位小朋友開展作業輔導,以及上書法、手工等興趣班,晚上再跟其他村干部一道入戶走訪收集建議。今年她還自己寫劇本,和小朋友們一起拍攝了短劇《防溺水小劇場》,在村里各電子大屏輪播,在村里村外火出了圈。

三元村養老服務站,同時也是環衛工人愛心驛站、老年助餐點,記者走進服務站,看到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醫護人員正在為老人們體檢,志愿者正為老人義務理發。“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開展在哪里。”志愿者姜偉告訴記者,今年舉辦皖東開秧門農俗文化旅游節的時候,志愿者們還把服務送到了田埂上。

天長市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和全國10個文明實踐“先行試驗區”之一,怎么做深做實文明實踐天長樣板?注重精準對接基層群眾實際需求,在服務群眾上下足“繡花功夫”。

三元村常態化組織志愿者開展“榜樣在身邊”“志愿服務紅馬甲”“最美庭院評選”“健康義診來敲門”等活動,注重發揮“村民議事亭”“道德評議會”“道德紅黑榜”、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作用,遏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

此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攻堅清零行動”,修訂村規民約,開展美麗庭院、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通過積分制管理,采取“以獎代補”方式,讓村子建設成為“大家的事”。近兩年村里已開展鄉風文明評比活動8次,表彰村民50余名。

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猶如陣陣清風,吹拂著三元村的每一個角落,傳播著文明,浸潤著百姓的生活。

“天長市的和美鄉村建設正經歷從塑形到賦能的轉變。我們過去注重發展建設,現在是格外注重讓歷史文化、精神特質提升鄉村發展內涵,鄉村全面振興到了這個階段,這項工作必須得做好,因為有了人的現代化,才會有鄉村的現代化。”天長市鄉村振興促進中心副主任徐文祥說。

責任編輯:郭新星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久久精品小视频|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 91高端极品外围在线观看| 国产黑丝袜在线| 秋葵视频在线观看在线下载| 欧美日韩亚洲另类|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四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中文japanese在线播放|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男人精品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级一片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videoxxxx实拍| 四虎影院2019|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小雪|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aⅴ|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小说| 欧美伦理三级在线播放影院| 天美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99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黄网址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区| 无限资源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老买老妇bbb|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呻吟| 亚洲一区欧洲一区| loveme枫と铃樱花动漫| 野花视频www高清|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嫦娥被爆漫画羞羞漫画|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杨幂|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