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記者凌紀偉)4月25-28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召開,人工智能成為參會嘉賓熱議的重要話題。除對話聊天、制圖繪畫,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取得哪些新進展,人工智能又帶給行業哪些革新?
過去一年,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飛速發展。隨著進入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其應用也發生了質的改變,百模千態、賦能千行百業,促使各行各業智能轉型。
機床被稱為“工業母機”,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基石。在人工智能助推下,新一代智能機床帶來效率的極大提升。“新一代智能機床是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基礎上,應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機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表示,新一代智能機床能夠實現自主感知,自主學習,自主優化與決策,自主控制與執行,極大地提高機床加工質量、使用效率。
論壇全體會上,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顏寧展示了團隊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成果。利用結構助力新藥開發,一直都是結構生物學家的重要夢想之一。她說,隨著冷凍電鏡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用結構開拓新藥開發的夢想終于插上了翅膀,“結構決定功能,人工智能賦能蛋白結構預測和藥物設計,不再是空談。”
聽懂人話、領會意圖,甚至主動幫你干家務,今年中關村論壇上,一個名為“通通”的通用智能人入選論壇重大科技成果。“通通”的亮相為智能體的自主性、可解釋性和價值對齊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表示,隨著“通通”的持續迭代,可作為通用底座支撐各類垂直應用場景,形成千萬個“通用智能人”賦能千行百業。同時,“通通”也可以與具身智能機器人結合,為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
4月25日,人們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咨詢臺拍攝仿生人形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在本屆論壇現場,咖啡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大顯身手,大量生成式人工智能加持的機器人齊聚會場,為參會者營造出智慧服務體驗,也昭示出機器人正在走進生產生活各大場景。
在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零一萬物CEO李開復看來,人工智能2.0技術大模型的通識理解已超越人類專家,智能AI將無處不在,穿透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AI全模態大模型+自動化,一個端到端的全自動化時代指日可待,比如未來的自動駕駛的終極形態就是這樣。”
當前,中國正部署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為產業和企業創造了廣闊的合作空間。“滴普科技核心產品滴普企業大模型Deepexi,能夠為企業提供私有化大模型落地產品服務。”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趙杰輝介紹說,目前滴普科技已服務了超200家企業,深入賦能裝備制造、國央企、能源、軍工、芯片等多個行業,助推數實融合發展。
北京是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重要策源地。入選今年中關村論壇重大科技成果的《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