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2024年2月29日A9版)
本報訊(記者 陳燕飛) 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各地的農民早就動了起來,下到田間,走進水塘;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開展科學的田間管理。
滁州市南譙區黃泥崗鎮唐莊村的種糧大戶李瑞超,早在四五天前就開始在田埂上忙碌,操作無人機給麥苗施拔節肥。“無人機的效率很高,300畝地,兩天完工。”李瑞超說,要使這300畝麥子有個好收成,還得搶時間。
李瑞超流轉的這300畝地是南譙區2023年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為了不誤農時,南譙區加大資金投入,采用表土剝離先進工藝,實現“邊建邊種”。受益于此,去年12月,李瑞超在尚未完工的田改地塊里種上小麥。如今,小麥已有10多厘米高,綠油油一片。
“等小麥收割完,要進行‘水整’,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最后一道工序。”李瑞超準備牢牢把好小麥生長的各道關口,爭取既奪取小麥豐收,又不影響“水整”。
前陣子,連日出現雨雪天氣,又正值冬小麥返青的關鍵時期,針對寒潮冰凍天氣對小麥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盱眙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開展田間管理,助力夏糧穩產增收。在盱眙縣河橋鎮的高標準農田里,農技人員仔細查看小麥葉片和根莖生長情況,分析土壤墑情,叮囑農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清溝理墑、排水管護,精準“把脈問診”,因田、因苗做好分類管理,為小麥的后期生長打下良好基礎。
“今年盱眙全縣的冬小麥種植面積近100萬畝,當前冬小麥陸續返青拔節,是抓好春季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的關鍵時期。”盱眙縣農業農村局作栽站負責人表示,農技人員及時下田指導,提醒農戶積極預防凍害,及時追施返青肥,做好除草工作,有效防止各類病蟲害的發生,全力奪取夏糧豐產豐收。
除了陸地上的春耕,“水上春耕”也開始拉開帷幕。近日,在金壇區漁業科技示范基地,工作人員投放了2024年第一批蝦苗,這批蝦苗是近年來水產養殖品種家族的“香餑餑”——“太湖2號”青蝦苗。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今年是“太湖2號”青蝦苗集中引進第三年,金壇區漁業科技示范基地在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和崗位專家精心支持指導下,以安全保障、品質提升、效益增加為提質增效主基調,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在良種更新、生態化養殖、智能化養殖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在直溪鎮俞衛忠家庭農場,同樣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俞衛忠一邊將養殖的“太湖2號”成蝦裝進桶內,用網兜裝好運走銷售,一邊將批發來的“太湖2號”青蝦原種蝦苗投入養殖塘內,開始新一年青蝦培育。“技術人員對我們進行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不僅提供專業建議,幫助挑選優質青蝦種苗,還在池塘消毒、水草栽種、水質優化、飼料喂養等方面給予指導意見。”俞衛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