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把科技創新勢能更多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安徽省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以自立自強的科技強省為目標,以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旗幟性抓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將創新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2月7日,記者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截至2月1日上午,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已為全球94個國家和地區用戶成功完成142233個運算任務,全球遠程訪問“悟空”人次已突破100萬。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偉成博士介紹,“本源悟空”匹配了本源第三代量子計算測控系統“本源天機”,真正落地了量子芯片的批量自動化測試,量子計算機的整機運行效率大大提升。
在科技創新大潮中,企業居于主體位置。去年以來,安徽省科技企業規模質量實現雙提升。2023年,安徽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約9600家、高新技術企業約4200家、獨角獸企業5家、上市高新技術企業12家,認定科技領軍企業11家。建立全省科技投資重點項目庫,建立需求摸排對接、多元協調聯動、分類跟單服務、清單跟蹤督辦、閉環銷單反饋和督查激勵“六項機制”。
今年,安徽省將繼續加強企業培育,構建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科技領軍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凈增科技型中小企業5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500家以上、科技領軍企業10家左右。推進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研究院。深入實施“兩清零”行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研項目立項、組織實施、評價等機制。
近日,在合肥科學島的一間實驗室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齊紫平正緊張地忙碌著。團隊負責人劉青松介紹,前期依托穩態強磁場的大科學裝置研發的針對淋巴瘤的靶向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去年以來,安徽省深入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圍繞“基礎引領、突出原創”“應用倒逼、突破瓶頸”組織實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98項、水科學和先進功能膜材料聯合基金項目25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16項、資金10.1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6%、15.3%;獲批國家杰青23名、國家優青26名。
如何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實現科技成果轉得順、轉得好?2022年,5家省屬高校成為安徽省首批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單位。去年,安徽省遴選106家單位參與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打開了成果轉化新局面。
安徽工業大學教授龍紅明便是改革的受益者之一。“團隊自主研發的冶金固廢高值化非建材領域應用技術方面3項發明專利,通過技術轉讓,簽約合同額高達1000萬元。”龍紅明告訴記者,賦權改革提升了科研人員的自主權,激發了科研熱情。
為加快構建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生態。今年,安徽省將加快全省應用場景一體化大市場建設。持續辦好“雙創匯”活動。建成“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園,高質量運營“一棟樓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的創新單元60個以上。推動“科大硅谷”、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羚羊工業互聯網等平臺相互賦能,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互動機制,形成富有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