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經濟報》(2024年1月11日B2版)
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8個,總投資578.15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4個、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這是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及《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交出的亮麗答卷。
近年來,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利用極佳的區位優勢,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為抓手,引進好項目、壯大新動能,在產業、交通、環保、文旅等領域全方位對接南京市浦口區,不斷擴大“朋友圈”、拓展“合作圈”、延伸“產業圈”,跑出融入長三角的“加速度”。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合作機制作保障。2023年3月24日,總投資50億元的滁州德蘭明海新能源儲能項目開工,該項目由南譙區和浦口區綜合兩地空間優勢、科教優勢,在南譙建設生產基地,在浦口建設科研中心,項目達產后可實現產值超100億元,填補滁州市全球儲能生產頭部企業的空白。
像這樣跨界合作共建的案例,在寧滁“毗鄰區”已不是新鮮事。從《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后,南譙區不等不靠、加快突破,把浦口—南譙新型功能區建設作為“一號工程”,按照“取得突破性進展和示范化成果”的要求,兩地一張圖謀劃,開展規劃“共編共研共推共議”,明確概念性規劃、核心區規劃、啟動區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四規統一”,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去年5月,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推進小組發布2023年工作要點,再次就“南浦合作”新模式、交通互聯互通、農業資源共享、文旅融合發展、教育合作、人力資源協作、生態環保聯防共治等深化合作。特別是產業發展方面,新型功能區強化鏈式思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進科技協同創新,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突出“項目+產業”,推深做實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和電子信息三大產業鏈鏈長制,緊盯長三角重點區域,編制產業鏈圖譜、招商目錄和合作清單,近三年落戶項目符合主導產業的占比近80%、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達75%。
安徽省“賽馬”評議啟動以來,南譙區經濟運行排名在45個市轄區靠前。這樣一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南譙區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成效。
“我的腰不舒服,睡覺都不能翻身,朋友說有南京專家來坐診,就來試試看。桑主任給我看了三、四次,基本上已經不疼了。”2023年12月16日,70歲的吳鳳英早早地從滁州市區來到南譙區腰鋪鎮衛生院等候。患者口中的桑主任是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著名骨科疼痛專家桑寶權。從2020年10月開始,桑寶權在腰鋪鎮衛生院的“名醫工作室”每周六定期坐診,已累計接診5000多人次。
浦口區名醫坐診南譙區只是兩地堅持合作為民的縮影之一。共享一座城,也在交通、教育、醫療、商貿、文化旅游等方面給兩地群眾帶來便利和實惠。南譙區與浦口區簽署《浦口—南譙衛生健康事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不斷加強兩地跨區域衛生健康事業合作;近三年選派500余名教師赴長三角地區開展交流培訓;創建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3個,2022年銷往長三角地區農產品超18億元;開展南京人游南譙等活動……
共飲一江水,同是一家親。南譙區和浦口區正上演著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同城記”。
汪 娟 李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