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2024年1月8日8版)
隆冬時節,皖東大地寒意重重,而安徽省天長市牧馬湖集團的會議室里卻暖意融融——2023年12月23日,來自安徽省農科院的科技特派團成員們正在這里開展一場特別的“年終總結會”。
地處高郵湖西岸,天長是安徽省優質中秈稻適宜種植區,當地水稻年種植110萬畝以上。2022年,當地政府與安徽省農科院合作組建“天長市水稻產業發展科技特派團”,以天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10個行政村為服務對象,圍繞天長秈稻稻米產業,開展全產業鏈合作共建。
“今天,我們借服務對象的‘寶地’,把科技特派團培育的10個優質雜交秈稻組合與當地優質水稻品種做個對照,請大家現場試吃,看看哪個味道好。”手里捧著袋裝米樣,特派團團長張培江臉上樂開了花。
“飯煮好啦!”
隨著工作人員一聲吆喝,擺放米樣的3張桌子很快圍滿了人。參會的經營主體、特派團成員、政府工作人員各抒己見。借著熱火朝天的勁兒,張培江索性打開PPT,將特派團2023年在天長的科研工作做個總結。
天長市科技局局長李曉明不忘提醒在場的經營主體就種植經營中遇到的問題,抓緊向特派團專家現場求解。
“作為推廣部門,我們希望推廣優質、高產、高效的水稻品種,只要能從眾多品種中篩選出最適合天長的優質品種,我們一定配合擴大應用范圍。”對天長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主任崇殿祥而言,品種的產量和效益是他最關心的事。
“我們來就是為當地打造一個天長大米知名品牌!”特派團成員的回答異口同聲。
你一言,我一語,“天長市水稻產業發展科技特派團”的2023年度總結會熱烈進行著。這一幕成為安徽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團人才下沉,服務“三農”的生動剪影。截至2023年12月,圍繞安徽75個縣市區的農業主導產業,安徽省農科院組建備案了93個省級科技特派團,400多名科技特派員分赴江淮大地,俯身田間地頭。特派團成員與當地干部群眾一道,共同譜寫鄉村振興的美麗詩篇。
(本報記者 馬榮瑞 本報通訊員 黃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