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品牌,今年1-9月,中歐班列(合肥)已累計發運班列736列,發運集裝箱60282標箱,均同比增長約20%。一列列“鋼鐵駝隊”奔馳不息,中歐班列(合肥)自開行以來,通達18個國家、122個國際站點城市,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加速推進安徽及周邊區域與亞歐大陸各國的經貿往來。
平均每天2列“鋼鐵駝隊”跑出“加速度”
長三角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區域內聚集了眾多企業,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基地之一,也是中歐班列主要貨源地之一。
2014年6月26日,合肥市搶抓機遇,順勢而為,開通了我省歷史上首條連接亞歐的國家鐵路貨運通道,首趟班列便是滿載50個集裝箱的“合肥造”家電產品的列車,開往中亞五國之一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
2015年6月26日,合肥國際貨物班列首次延伸至德國漢堡;2016年12月12日,我省首次迎來中歐班列(漢堡—合肥)回程班列;2018年11月8日,中歐班列北歐線路成功開行;2020年7月9日,合肥中亞回程班列實現零的突破,同時標志著中歐班列(合肥)實現“中歐去回程+中亞去回程”的“雙線雙向”,進一步豐富了運輸品種,提高了服務能力。
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單向到多向……中歐班列(合肥)開行方向、數量、頻次呈現持續增長態勢,“鋼鐵駝隊”跑出了“加速度”。
目前中歐班列(合肥)已完成歐盟、中亞、西亞、東南亞、西伯利亞等地區的覆蓋,點對點直達德國、俄羅斯、法國等18個國家,漢堡、杜塞爾多夫、布達佩斯等122個站點城市;實現了二連浩特、阿拉山口等七大口岸的全線貫通。
從開行之初每月1-2列的頻率到現在的平均每天2列,從30天左右運抵到如今最快時效僅7天(東南亞方向),中歐班列(合肥)的鐵路網絡正在不斷延伸。今年1-9月,中歐班列(合肥)已累計發運班列736列,發運集裝箱60282標箱,均同比增長約20%。
為“安徽造”“合肥產”構建快捷、高效貨運通道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里,上鐵合肥貨運中心合肥經營部集裝箱班組溫景釗一如既往地忙碌,緊盯作業關鍵環節,保障奇瑞、美的、美菱、江淮等企業定制班列的開出。
“服務范圍主要以本土企業為主,服務企業超600家,多家企業貿易額超千萬美元。”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鋒介紹,將中歐班列與合肥及安徽的主導產業相結合,與核心企業和龍頭企業合作,是中歐班列(合肥)的主要貨物來源。為此,中歐班列(合肥)根據企業需求開辟了企業定制精品班列,為“安徽造”“合肥產”產品出口構建快捷、高效的貨運通道。以江淮為例,依托中歐班列(合肥),已把江淮皮卡出口到近100個國家。
大到家電、汽車光伏等產品“專列”,小到插線盒、衣襪鞋帽等生活日用品也是中歐班列(合肥)車廂的“常客”,讓更多“中國制造”搭乘“鋼鐵駝隊”源源不斷地奔赴國外市場。專列靈活的運輸方式,與空運、海運相比更具優勢。
有去就有回。歐洲返程的貨物品類從早期的木材、汽車及零配件等逐步拓展到機電產品、食品、醫療器械、機械設備、酒類等,實現了多樣化發展。
“今年截至9月底,回程中歐班列同比增長超過46.9%,中歐班列重去重回雙向開行實現集裝箱充分利用,提高了班列運輸效率。”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多式聯運科副科長李琳表示。
創新運營模式運行品質和效率持續提升
9月22日,安徽首列通過“鐵路快通”模式報關的中歐班列在廬州海關監管下,緩緩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駛出,將從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終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這是中歐班列(合肥)首次通過“鐵路快通”模式出境。
“鐵路快通”模式下,海關通過對鐵路艙單電子數據進行審核、放行、核銷,實現對鐵路列車所載進出口貨物轉關運輸監管,簡化班列進出境監管手續。運用“鐵路快通”模式,每列中歐班列能節省通關時間約20小時,班列整體運行時間縮短1-2天,實現智能化監管、數字化通關、加速度驗放,確保中歐班列的高效通行,縮短貨物在途時間,提升企業的產品競爭力。
合肥市廬州海關通過加強內外聯動,加強與阿拉山口、滿洲里、二連浩特等口岸海關的溝通協調,實現智能化監管、數字化通關、加速度驗放,確保中歐班列高效通行;積極發揮中歐班列樞紐作用,打通“中歐班列+保稅倉儲”物流一體化模式,將班列起點站延長至合肥綜合保稅區;啟動中歐班列(合肥)運費分段結算改革,為26列班列、60余家企業的400余票貨物減免稅款128.28萬元。
鐵海聯運實現與遠洋、近洋、日韓航線的無縫銜接
國慶節期間,一列滿載著合肥本土白色家電的列車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出發,抵達連云港港口,后續配載海豐集運日本航線運往日本東京,標志著“合肥—連云港海鐵聯運班列”成功首發,也標志著繼合肥至寧波港、蘆潮港、上海港之后,全省對外貿易打通了一條綠色運輸新通道,實現與遠洋、近洋、日韓航線的無縫銜接。
據了解,合肥海鐵聯運業務開通以來,發運量逐年遞增,今年發送量已是2015年開行時的32倍,發送頻率從每月一列、每周一列,逐步發展到現在的每周2-3列。
又有好消息傳來,隨著上半年合肥國際陸港一期建成并投入運營,合肥國際陸港二期已經啟動規劃批前公示,計劃三季度開工。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中歐班列(合肥)集散中心,也是我省唯一的中歐班列運營平臺,三期全部建成后,合肥國際陸港將助力中歐班列(合肥)發運頻率提升10%,開行成本將進一步降低。(記者 余佼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