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瑯琊區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探索“三三工程”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進一步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截至目前,累計評選“三名工程”人才91人,培育“三階工程”人才199人,組建“三團項目”3個,成員300多人,先后在全國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作交流發言,并成功承辦全國教育生態示范區建設論壇現場會。
勇蹚新路,“三名”工程筑牢教育人才根基。實施“三名”工程,旨在評選瑯琊區“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發揮名人效應,從三個維度全面孵化教育人才,整體提升全區教師及教師管理人員素質。培育人才隊伍。采用教師自愿報名,專家評選的方式,綜合考察教師、班主任、校(園)長的各項素質,共評選出瑯琊區首屆“名教師”50人,“名班主任”30人,“名校長”11人。孵化教育人才。采用全區統籌、跨校組建的方式,成立“三名人才”工作室12個,組建126人的高標準教研團隊,將具有培養潛質的200余名青年教師、管理人員約納入工作室集中培育體系,以讀書打卡、課堂練兵、深度磨課、交流匯報、主題研究、融合長三角地區院校跟崗研修等多種方式,線上線下全方位全過程開展教學提升、班級管理、學校治理研究,優質青年教師和管理干部實現能教會管,迅速“孵化”,綜合提升團隊成員教育科研及學校管理能力。開通微信公眾號,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全面展示三名系列工程建設進度,擴大了“三名”工程的影響力。先后推出“三名”人物系列小傳23期,展現“三名”人物風采事跡46人次,塑造“從德向善,以生為本”的教師形象。
梯次培養,“三階”工程健全人才發展體系。遵循教師成長發展規律,以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為支撐,通過“一階教壇新星”評比,“二階名師之路”培養工程,“三階學科帶頭人”培養機制,促進學科教師階梯式成長,搭建好教育人才銜接的“立交橋”。厚培基礎力量。以應訓盡訓為原則,對每位新任教師開展1-2年入職培訓和跟崗研修,促使新任教師在集中深入學習中迅速掌握教學計劃制定、教學預設撰寫等必備基礎技能。工作兩年以上且考核合格的教師可參加區“一階教壇新星”評比。2020年以來,累計評選出“教壇新星”169人,其中有10人向上參比并獲評“安徽省教壇新星”榮譽稱號。抓好關鍵力量。實施骨干教師“二階名師之路”培養工程,分批次組織500余名骨干教師赴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長三角地區名校參加專業研修培訓,2022年以來,完成教師國培計劃53名。推廣“平臺+”信息化教研模式,建立精品課、優質課直錄播系統,動員1000多名骨干教師參與網上“曬課”、技能大賽等活動,全區教師優質課、基本功大賽獲省市各類獎項75人次,其中,銀山路小學教師在2021年全國小學英語優質課競賽中獲第一名。全區現有正高級和特級教師18名,省“模范教師”和市學科帶頭人”45名,承擔的省、市級教科研任務占全市60%以上。
組合發力,“三團”工程釋放人才集聚效應。精選128位優秀教師分層次組建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學視導團”,將剛性檢視和學校實際需求相結合,走進學校,深入課堂,采用對全校、全員、全科等全覆蓋方式進行教學視導,查擺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等教學常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分類繪制問題清單,通過推進研判會、經驗交流分析會等提出針對性意見,實現課堂教學持續優化。研導持續賦能。選拔100位“名優教師”組建“研訓指導團”專家庫,承擔師資培訓授課、學科競賽專家評委、教師職稱評審專家、備賽團隊核心專家等功能。2022年以來,累計開展專家授課60余人次、專家評審80多次,為備賽團隊開展授課指導200次。制定《瑯琊區教育系統優秀人才獎勵辦法》,對達到相應考核標準的工作室主持人發放獎補資金,實現教育干將盡展其才、教育骨干競相迸發的良性循環。(周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