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賽馬”評議中,經濟運行連續6個季度排名全省第一、科技創新首評奪魁,3項工作獲國務院激勵、22項工作獲省政府激勵……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干就干最好、當就當先進、爭就爭第一”的工作勁頭,全力拼經濟、促發展、保安全、護穩定,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干出了“走在前列、爭創一流”的好業績,多項工作在全省全國會議上作經驗交流。
領跑優勢持續鞏固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市委、市政府敢擔當、善實干、重效率,全力以赴把難辦的事辦成、能辦的事辦好、必須辦的事辦出彩,以攻堅之志“穩”定前行,經濟運行保持走在前列的好勢頭,領跑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
“賽馬”評議保持先進。今年7月20日,在省轄市市委書記、市長二季度工作會議上,我市經濟運行評議蟬聯全省第一,科技創新首評奪魁,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居全省第一,為企優環境居全省第二。自去年以來,我市經濟運行連續6個季度蟬聯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5個季度位居全省前二。
主要指標保持前列。今年我市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38.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4億元,均穩居全省第三;規上工業增加值、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1.2%、7.6%、10%,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三。
督查考核保持優秀。去年我市省政府目標績效考核居全省第二,連續五年居全省前二,順利實現“保二爭一”目標;120項指標中,59項居全省第一、占比近半;穩增長貢獻單項考核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市林長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造等3項工作獲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創歷史新高,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等22項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居全省第二。
實體經濟動能強勁
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雙招雙引”牛鼻子,全力抓項目、興產業,奮力推動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項目建設持續發力。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資億元項目新簽約282個、新開工190個、新投產168個;參加三批次省集中開工動員項目數、總投資額、年度計劃投資額分別居全省第2、第3、第3位;省重點項目新開工302個、新竣工169個,均居全省前列;民間投資、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分別居全省第1、第3、第3位,投資“賽馬”獲省政府激勵。
創新動能持續增強。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34%、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045家、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8.2%,均居全省第三。與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南工大、南信大等簽訂合作協議,累計建成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47家。滁州經開區和滁州高新區獲批全省首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
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出臺高層次人才政策25條、大學生和高技能人才政策18條,舉辦“星耀滁州·會客虹橋”系列活動,開展“千企百校”校園招聘,市幾個班子帶頭、市縣聯動赴50多所高校開展150余場次對接會,與20多所高校簽訂“人才合伙人”協議,引進高層次人才410多人、大學生2.2萬人,同比分別增長70%、40%。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夏糧喜獲豐收,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成功舉辦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小崗)大會、長三角預制菜暨中央廚房產業大會。上半年,新增綠色食品產業鏈項目92個、總投資237.3億元,綜合排名全省第三;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1家、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8個;家庭農場超1.9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超7800家,均居全省前列。推深做實產業鏈鏈長制,八大產業鏈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229個,占新引進項目數的81.2%。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26家,總數穩居全省第二。新增上市企業2家,總數居全省第三。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4500億元,貸款增速全省第一。
改革創新活力迸發
我市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創新活力不斷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改革攻堅有力度。深化改革上,新增國家級改革試點7項、省級8項。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3項整市試點深入推進。獲批全國首批整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南譙、天長、明光、來安農村宅基地改革經驗全國推廣,小崗村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定遠住宅類房屋專項整治工作在全國會議上作經驗交流。“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高校解題、市場閱題”的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天長模式”被中央深改辦刊載交流。擴大開放上,兩個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落戶億元項目63個,其中50億元、百億級的各2個;中新蘇滁高新區啟動新增20平方公里建設;3家開發園區位列全省前30強。滁寧城際鐵路滁州段通車運營,“軌道上的長三角”再提速。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居全省第三,增長40.7%、高于全省6.9個百分點。科技創新上,與上海市楊浦區共建“科創+產業”,與中科大、安大、合工大、南工大、南信大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比重持續增加,科技成果登記數量1952項、居全省第二。
營商環境有溫度。深化“雙對標”行動,出臺2023版營商環境提升舉措,扎實開展“為企優服務提升年”活動,聚焦企業開辦高頻事項,實現“一網通辦”集成服務,二季度“第三方調查市場主體滿意度”排名全省第二,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優秀單位,入選全省創優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試點市。上半年新增制造業貸款146億元、居全省第二;助企招工10.2萬人、超去年全年總數;新增市場主體6.3萬戶;兌現惠企資金1.8億元、居全省前列。滁州民營經濟考核全省第二,7個縣(市、區)獲評先進,占全省近1/5。
對外開放有廣度。開展“徽動全球”滁州行動,上半年,全市外貿進出口增長7.3%、高于全省平均3.9個百分點,實現外商直接投資1.46億美元、居全省第3位,新增外貿實績企業90家、總數超千家。安徽自貿區滁州聯動創新區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分別達14個、9個、7個,二季度“賽馬”專項工作評議居全省第一。我市獲批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我市注重融合發展,城鄉統籌發展呈現新面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逐漸縮小。
滁城品質不斷提升。上半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78億元。完成憲法主題公園綠化提升、龍興路綠廊二期景觀工程和鳳陽路等10條道路綠化,新增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建成清心涼棚56座,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廳點位31個。上半年,開工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6萬套、占年度任務的98.2%,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09個、開工率達78.4%。
農村環境不斷改善。2022年度36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基本建成并完成雨污分流,2023年度39個中心村建設有序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提前半年完成年度任務。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滬寧合、合新和寧淮等鐵路以及滁合、來六、寧洛改擴建等高速加快建設,明巢高速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穩居全省第一。駟馬山滁河四級站干渠及城西水庫等4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建設。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我市把“民聲呼應”辦理作為惠民重要平臺,建立“民聲呼應”工作“三當天、三親自、三督查”機制,市縣聯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民生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
上半年民生支出完成233.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83%。年度為民辦十件實事扎實推進,“暖民心”行動滿意度測評連續四個季度全省第一。新增城鎮就業9.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6萬人,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226%、100%。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4所、增加公辦學位7530個。省級衛生城市(縣城)實現全覆蓋,再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