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長市大力開展“雙招雙引”,逐漸呈現“百億領銜、十億領班”格局——
天長發展之“變”與“不變”
沒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卻因接近發達地區,更早解放思想,掀起全民創業浪潮,電子元器件、儀表光線纜等產業集群發展,14個鎮均有工業園區,形成了民營經濟迅速成長、遍地開花的生動格局。
沒有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始終堅持工業主導、外向引導,堅持招大引強與培育本土企業“雙輪驅動”,在沒有國家大項目投入支撐下,逐漸形成“百億領銜、十億領班”的發展格局,展現出加快轉型、產業升級的強勁態勢。
外部環境在變,工業強市的戰略不變;市場導向在變,創新驅動的方向不變。唯一連續十年上榜全省十強縣(市),經濟實力穩居中部百強、季度“賽馬”評議連續四次位列全省縣域前三……天長何以持久?通過實地走訪,記者深刻感受到天長不斷調整主導產業及企業發展方向,形成“一超多強”產業矩陣的“變”,以及牢牢把握工業這一“定盤星”,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堅定不移推動產業升級的“不變”。在“變”與“不變”間,天長穩住了高質量發展的船舵,在激烈的競爭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對外招大引強,對內分層培育,百億項目接二連三,十億項目源源不斷;上半年項目簽約、開工項目、投產項目總數均居全市第一
從大辦鄉鎮企業到壯大民營經濟,天長的“久長時”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當地便掀起全民創業熱潮,電子元器件、儀表光線纜等產業初露鋒芒。在不斷的摸索中,最終形成了以新能源、合金材料、儀表電纜三大主導產業和健康食品、醫藥及醫療器械、電子信息三大潛力產業為主體的“3+3+N”現代化工業經濟發展體系。
“我們始終緊盯市場導向,結合產業實際調整發展方向,打造特色鮮明、集群發展的產業方陣。”滁州高新區高新技術發展促進局局長周先鋒介紹。
與主導產業的“變”相應的,是企業發展方向的“變”。這一點,在鑫鉑股份的發展歷程中便能窺見一二:從節能門窗的建筑鋁型材,到高端裝備的工業型材,再到應用于戰略化新興產業的工業鋁部件,短短14年間,鑫鉑股份已是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鋁型材生產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光伏邊框生產基地,從只有54人的小作坊成長為天長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展廳看產品,車間看生產,記者感慨于企業始終把握市場風向,布局光伏產業做大做強,搶占新能源汽車新賽道再攀新高。“今年,我們力爭在天長市建成以鑫鉑股份為龍頭的百億鋁型材產業基地,年產5萬噸再生鋁項目和年產10萬噸新能源汽車鋁部件項目都陸續投產,公司產業鏈更完善了,產品也更加高端化。”公司研發中心主任王超信心滿滿。
“百億”,這個在部門和企業家口中頻繁出現的“關鍵詞”,既是當地發展的目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底氣。2022年,天長市啟動實施“51111”分層培育行動計劃,構建完善“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逐步呈現“百億領銜、十億領班”的發展格局。截至今年上半年,天長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676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
與鑫鉑股份相鄰近的英發睿能也是天長市“百億企業”重點培育對象。生產線上,從原本安裝1MW需要幾百名工人到如今1GW不過只需十幾名工人,智能制造讓企業有了更大活力。目前,天長正力爭與企業達成新上年產10GW光伏電池片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年產值有望達到200億元。
對內梳理天大銅業、天康集團、超隆光電、天大新能源等一批“潛力股”,對外吸引龍源昆宇、某企業高效太陽能電池及光伏組件項目等一批“優質股”……項目數量和產能的持續突破帶來了當地工業的強勢崛起。“今年5月份起,各街鎮主要領導每周至少外出招商一次,招商引資已經成為各領導、各部門每周甚至每日必談的內容。”天長市經濟協作中心黨組成員王長白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全市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40個,新開工29個,新投產29個,實現了規模、質量、畝均效益三突破。
如今,在不斷擴容的產業版圖中,儀表線纜產業,坐擁天康、安纜、徽寧、埃克森等高端企業;合金材料產業,引育天大銅業、鑫鉑鋁業、康弘精密等大項目好項目;新能源行業,天大新能源、英發睿能、龍源昆宇、超隆光電、復星捷威等企業乘勢崛起……
堅定轉型升級,產業以“新”促“興”,特色傳統產業實現“散小弱”到“聚大強”的華麗轉身
說產業,天長市儀器儀表產業起步早、底子厚,是全國聞名的“儀表之鄉”。從20世紀70年代發展至今,天長全市共有儀器儀表及關聯企業500余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誕生于1974年的天康集團。
“今年剛剛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天康儀表’的含金量更高了。”來到企業產品展廳,儀表制造部部長李傳友頗為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這是我們與合工大共同研發制造的高性能數字式渦街流量計,入選了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
從草棚里創辦的小五金廠起步,半個世紀的歲月里,在儀器儀表領域深耕不輟,一步步發展成國內溫度儀表最大的生產商,進入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榜單,天康依靠的是什么?
“對準市場需求,持續創新創造。”面對提問,李傳友沒有猶豫就給出回答。他告訴記者,無論是在發展初期還是打開知名度之后,天康都堅持以創新、創造為發展源動力,在政府支持下,積極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進行生產線數字化建設改造,不斷提升企業的智能制造水平,更參與制定了部分國家標準。“為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公司近年持續加大對創新研發的投入,去年在儀表方面的研發經費投入超過5000萬元。”
“我們還圍繞儀器儀表產業鏈的缺項和延伸方向,積極對接優質企業,近幾年又相繼引進產業鏈高端企業近20家。”周先鋒說。此外,天長還積極打造產業聯盟,30余家儀器儀表骨干企業與5家省內外高校院所、10余家滬蘇浙知名企業共同組建了儀器儀表產業技術聯盟。
目前,天長市有儀器儀表相關規上企業76家、高新技術企業62家,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12個,去年規上產值315億元,產業經濟貢獻度最高。以天康集團為龍頭、滁州高新區為基地的儀表產業“天長模式”,產業集中度、專業化程度、本地化配套率等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已成為當地著力推動特色產業從“散小弱”走向高端化、新型化、規模化發展的有力寫照。
立足于另一傳統優勢產業——光電線纜產業,天長市堅持固本培元、培大育強,通過實施本土企業新上項目一律按招商引資項目給予政策優惠、企業在當地產業鏈內采購原料可享補貼等舉措,不斷壯大產業規模。2021年,天大銅業(天長)有限公司年產25萬噸有色金屬材料加工項目投產見效,不僅一躍成為天長市首家年收入過百億的單體制造工廠,更在銅原料加工方面補齊了天長光電線纜產業鏈的短板。
企業創造財富,政府創造環境,在政府長期不懈的引導扶持和周到服務中,續寫長盛不衰的全民創業佳話
“高壓包包打天下,遙控器遙控全球。”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前十年,天長生產的電視機高壓包和遙控器分別占據全國維修市場份額80%以上,是至今仍為天長人津津樂道的輝煌過往。
在天長采訪時,記者無時無刻不感受著當地熱烈濃厚的全民創業氛圍和民營經濟的蓬勃生機。
據了解,天長市現有民營企業數量2.7萬戶,經營主體總數達8.9萬戶,對于戶籍人口不到63萬人的天長來說,意味著每24個人就擁有一家民營企業,每7個人就有一個經營者。
“天長的規上工業企業,有80%以上都由本土創業發展而來,這也是天長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給出一個概數。更詳細的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天長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7.8%,占比74.9%;今年一季度,天長民間投資同比增長42.9%,占比76.5%。天長已培育的2家上市公司、3家百億企業,也均是從本土發跡壯大。
從“包打天下、遙控全球”的熱潮,到“百億領銜、十億領班”的邁步,天長能在百舸爭流的區域競爭中長立潮頭,不僅是受益于江蘇等地帶動輻射和民間自發創業氛圍濃厚,更離不開當地政府長期不懈的引導扶持和周到服務,創造出適宜的土壤和優良環境,充分釋放市場的強大能量。
“政府部門就像我們企業的‘娘家人’,每一個項目從簽約到落地投產,都離不開各個部門的悉心幫扶指導。”在鑫鉑股份,負責人告訴記者,不久前,企業向天長市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反映,去年建成投產的光伏項目,當前市場需求旺盛,需要更強的電力供應才能實現滿產,但按原定進度,相關線路要到10月份才能接通,期間將影響8億元的生產銷售。為此,天長市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當即商請滁州高新區出資,為企業專門建設了約600米的預制化線路,助力企業搶抓新“風口”,角逐新“賽道”。
“在幫扶服務上,我們每年都要更新《為企服務行動方案》,不斷提升企業辦事便捷程度,幫助企業化解用地、用能、用錢、用工等要素保障共性問題及制度性難題,幫助企業解決一批疑難雜癥。”天長市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辦事員劉富建介紹。
2023年,天長市定下了新的“小目標”:計劃全年新增規模企業116家,億元以上企業30家,10億元至百億元企業12家,百億元企業2家……我們有理由相信,有這樣的產業發展氛圍,有這樣的政府幫扶力度,天長一定能夠交出一份勇毅篤行、日新月異的優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