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家住南京市雨花臺區的吳廣明從家驅車出發,沿G104國道,跨過汊河大橋,45分鐘后便到達滁州市來安縣汊河鎮。日復一日,他樂享這樣的跨省“雙城生活”。
吳廣明過去在南京經營一家工廠,生產、銷售空調出風口產品。鑒于發展空間、要素保障以及勞動成本的綜合考量,他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汊河與南京一橋之隔,地域相鄰、交通相連、產業相近、歷史相承,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兩地時空距離被不斷拉近,經濟文化交流不斷加深,再加上營商環境優化、民生保障跟進,汊河成為承接南京產業轉移、滁寧“雙城生活”的熱門地點。
2015年,經多次實地考察,吳廣明在汊河鎮承租了11畝廠房,將工廠整體搬遷到汊河,成立了滁州市科利克金屬制品有限公司。那時,為了穩定工廠的發展,他頻繁來往蘇皖兩地,每年約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工作在汊河。經過幾年打拼,企業已經由當初每年400萬元銷售額,發展到如今的2000余萬元,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剛開始的時候,兩地都在修路,經常堵車,出行不太方便,現在104國道拓寬了,汊河大橋也通了,車程大大縮短。6月28日,滁寧城際鐵路滁州段正式開通運營了,待南京段也開通,滁寧兩地就真正實現同城化發展了。”經常往返蘇皖兩地,吳廣明對長三角一體化的最大感受,無疑是交通的便利。
作為滁寧同城化發展的第一站,來安縣立足建設“零距離、同城化”交通圈,抓住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快速高效連接契機,進一步織密交通網絡、優化道路管理,提升兩地同城化通達能力,構建了一套以軌道交通為主導,高速公路和公共交通為輔的立體式、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交通先行,助力產業對接合作。汊河對標南京江北新區“兩城一中心”定位,已形成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等特色主導產業,規模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分別達221家、8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65家。2022年,功能區實現經營(銷售)收入507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88億元、稅收19億元。
“這里不僅有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電影院、大型超市、健身場所等一應俱全,在這里生活、工作方便舒心。”提及“雙城生活”,吳廣明充滿了幸福感。近年來,汊河鎮先后與南京合作新建校區3所,引進優秀教師145名,新增學位2000余個;與南京6家三甲醫院開展合作,2017年,來安縣第二人民醫院與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合作掛牌的南醫大附院滁州分院落戶汊河經開區。
如今,汊河鎮已成為承接南京產業轉移的前沿,毗鄰的區位、便捷的交通、成熟的配套,讓近3萬名像吳廣明這樣的南京人,在這里過上了更加愜意的“雙城生活”。(記者 羅 寶 通訊員 呂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