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前方到站蘇滁商務中心站。”伴隨著列車與軌道的轟鳴聲,一只橘紅色的“火鳳凰”風馳電掣般地駛向汊河方向。
10年謀劃,5年建設,作為長三角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標志性項目,滁寧城際鐵路的開通夢圓,進一步縮短滁州與“長三角”的時空距離,讓滁州在更廣闊的舞臺放飛夢想。
主動靠上去、全力融進去。自2018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作為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我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南京江北新區建設、寧滁結對合作幫扶等重大政策機遇,發揮近鄰優勢,突出“雙圈”互動,以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啟動區建設為突破口,與滬蘇浙皖城市全面開展對接合作,推動產業深度對接、集群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激情推進長三角一體化。
頂層設計噴涌源頭活水,領導重視、盡銳出戰、凝聚合力,讓滁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蹄疾步穩。我市建立定期會商制度,每年共同舉辦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近三年,黨政主要負責同志11次率隊赴南京高位推進合作事項,兩地各部門互動頻繁,頻次之高,前所未有。與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建立常態化議事協商機制,全面深化兩市全方位合作和中新蘇滁高新區建設。
我市借力政策東風,與長三角地區共繪“一張藍圖”。與南京、合肥等地建立重大規劃合作協商機制,共同編制了《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十四五”規劃》《滁寧一體化發展國土空間戰略規劃》等規劃20余個,努力實現一體化發展一張圖規劃、一盤棋推進、一體化管理。
下好跨省協同的“先手棋”,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樣板,我市在全域推進毗鄰地區跨界合作,一處處“試驗田”熱潮涌動。頂山—汊河、浦口—南譙2個功能區率先突破,天長—六合、明光—盱眙2個功能區多點發力。與蘇州合作的中新蘇滁高新區,與南京合作的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鳳陽省際合作園區、江寧—明光合作產業園、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定遠合作產業園也邁出新步伐。
交通互聯互通,支撐保障一體化發展。圍繞滁寧半小時通勤圈,除了開通的滁寧城際鐵路,滬寧合高鐵、合新高鐵、寧淮高鐵也在加快建設,滁州站高鐵綜合樞紐工程加快實施。滁州已建成連接江蘇高速5條,在建4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在建里程均居全省第1位,開通至南京公交班線5條、實現公交“一卡通”。
擁抱一體化,共享一家親。一體化發展紅利還在醫療、教育、政務服務等民生領域得到充分體現。教育方面,南京瑯琊路小學等4所中小學在滁設立分校,5所學校與南京一對一合作。與上海楊浦區簽訂了教育合作協議,組織承辦2022年合肥都市圈教學觀摩活動。醫療方面,通過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或??坡撁说刃问脚c長三角醫療機構合作項目200個,市一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接入南京12320掛號系統。公共服務方面,與上海嘉定區、蘇州吳中區簽訂長三角區域養老一體化合作協議,與南京市簽訂民政幫扶協議。
借東風、搭平臺、抓機遇,今日的滁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正入佳境,一個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在皖東大地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