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經濟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并首次將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升為國家戰略人才。
日前,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接連兩次在滁州新能源電池企業家早餐會和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上指出,滁州的人才引育,要在關注科技創新的同時,服務生產制造環節,著力引育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工程師。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著眼引進研發科創人才,也要加快培育以現場工程師為代表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提高我市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滁州是制造大市,目前位列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61位。八大產業鏈中,制造業占據相當重要的比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脊梁”。隨著產業邁向中高端,對知識豐富、技術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也日益旺盛。我們要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院校助力”,加大政企校三方協同合作,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優勢。
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頂層設計,構建更為完備的人才政策體系,使其精準匹配企業和產業需求,同時圍繞高技能人才發展全周期全鏈條需求,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激勵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就業之路。要強化企業引才育才主體作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人盡其才”合理配置資源,建立健全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機制,為高技能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華的舞臺。要突出職業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通過在院校定向開設特色科目等方式,提供與行業需求更為貼近的培訓和教學,幫助學生更快速地掌握實用技能和實踐經驗,并通過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實踐教學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適應工作環境,培育更多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栽好梧桐樹,留住金鳳凰。相信我市通過引育一批適應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必定能促進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協同發展,以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