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4月4日11版)
近日,記者走進滁州市全椒縣石沛鎮棗嶺村的田間地頭,一條條寬闊筆直的水泥路縱橫交錯,成片的小麥郁郁蔥蔥,生機盎然。“過去咱們村的土地都是小塊田,沒辦法機械化耕作,經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后,水稻畝產可達650公斤,每年種糧收入比之前增加了20多萬元。”54歲的種糧大戶張寶兵對記者說。
2021年10月,棗嶺村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張寶兵流轉的650畝土地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在冬季荒閑著的農田,如今也種上了小麥、油菜。
“繼棗嶺村之后,2022年又在白廟村建成高標準農田16060畝,今年將再建成高標準農田12060畝。”石沛鎮人大主席王賢慶告訴記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縣鎮村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尊重群眾意見,科學規劃設計,嚴格執行建設標準,并充分發揮專業監理、農民群眾監督員的作用,確保工程質量,建后管護機制也建立起來了。
“改造后的高標準農田,水泥路、水閘、泵站、殺蟲燈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真正具備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生產條件,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農作物產量可增加10%以上。同時,農田生態環境形成良性循環,數字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助力傳統農業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全椒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股負責人姜德元對記者說,2022年全椒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共10萬畝,預計今年4月底全面完工,項目建成后全縣將新增耕地1214畝,旱改水2160畝。
據悉,自2011年以來,全椒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7.7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