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的開局之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日前,市委一號文件《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3月24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市委一號文件重點內容進行解讀。
守牢“兩條底線”,即堅決守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文件強調扛穩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政治責任。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我省種糧大戶重要回信精神,多種糧、種好糧,落實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年糧食總產在94億斤左右。要統籌抓好畜禽、水產、蔬菜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新建和改造提升1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防災抗災能力。文件強調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健全完善監測和幫扶機制,穩定完善幫扶政策,推進脫貧地區產業發展,促進脫貧人口穩步增收,不斷增強脫貧地區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實施“一項行動”,即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文件強調推進科技強農向全鏈條延伸。要加快農業“四新”(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持續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大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新品種。文件強調推進機械強農向全過程覆蓋。要打造農機裝備動力基地,加強農機應用研發補短板。要加快關鍵領域“機械換人”,著力提升水稻、油菜機械化種植和花生、薯類機械化采收水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文件強調推進農民增收向全方位拓展。要深入實施工資性收入倍增、財產性收入擴量、經營性收入壯大、轉移性收入提升“四大行動”,落實農業支持補貼政策,力爭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
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即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文件強調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要用好“小崗大會”等平臺,大力開展綠色食品產業鏈雙招雙引,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200億元,預制菜產業規模達百億元;統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持續鞏固長江十年禁漁成果,推進生態振興試點鄉村建設。文件強調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強化鄉村規劃建設,著力提高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著力提高衛生、教育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度,著力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舒適度,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文件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突出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要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創建一批信用好、產業強、治理優的示范村;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辦好中國農民歌會、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
強化“兩個保障”,即強化改革賦能和體制機制保障。文件強調要深化農村改革。要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以深化墾地合作為抓手,統籌推進“小田變大田”及“大托管”服務改革,加快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要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土地整治改革,著力激活土地資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體系和經驗;要推深做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統籌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落實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力爭集體經濟強村占比達30%;要不斷鞏固農村改革試驗區成果,重點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不斷擦亮我市農村改革“金字招牌”。文件強調要強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要加強黨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把“四個優先”落到實處;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要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科技下鄉、能人返鄉、青年留鄉、企業興鄉“四鄉工程”;要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新,創建市級以上示范鄉鎮15個、示范村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