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截至9月,南譙區蓄水3142萬平方米,占蓄水總能力的25%,151座小水庫干涸29座,當家塘壩干涸1250口,旱情仍在繼續加重,城鄉供水面臨壓力,農業灌溉保種迫在眉睫。為此,該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全方位專題調度和研判,部署動員做好抗旱節水和保種保收工作,科學調配水資源,全面提升抗旱能力,確保堅決打贏抗旱保種保收攻堅戰。
據介紹,今年1至8月全區平均降雨量僅為610毫米左右,汛期全區累計降雨量300毫米左右,較歷年同期平均少52%,部分鎮7至8月降雨量不足往年3成,9月基本無雨。而據氣象部門分析,今年至年底甚至明年上半年均無明顯有效降雨,干旱仍在繼續,旱情尤為嚴峻。
強化組織領導,做好抗大旱、抗久旱的準備。要求各地各部門要認清嚴峻抗旱形勢,以抗御延續至明年汛前的最嚴重跨季連旱為目標,做最充分的思想和行動準備,打好抗旱持久戰、攻堅戰。根據抗旱情況與旱情發展態勢,及時發布水旱災害Ⅳ級響應,成立4個技術指導組,分赴各鎮實地了解旱情、水庫蓄水等情況,全力排查飲水困難人口,對飲水困難人口做到逐村逐戶排查,對當前及下一步抗旱工作給予技術指導。能夠安裝自來水的迅速做好安裝供水工作,對暫不具備接通自來水或管端水壓不足的村莊,采取組織送水的方式解決村民飲水問題。對比較難以安裝自來水的山村動員采取打機井等方式解決生活用水,計劃打機井150眼,目前已打30多眼。
強化技術保障,積極引提外水。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和農民群眾積極投入農業抗旱救災工作。突出水源管理,以保城鄉供水為重點,多措并舉找水、引水、調水、補水。利用國營泵站、村級泵站從滁河、清流河提放水量850多萬方,保證兩河沿線農業生產用水,為兩河附近抗旱用水提供保障。西部山區借助村級泵站搶提河道等外水200萬方,用于農業生產灌溉,同時注重保障村民生活用水。成立保障應急隊伍,隨時趕赴各鎮維修村級泵站設備,目前累計搶修村級抗旱泵站55臺次280人次,為村鎮抗旱搶種保苗提供技術保障。
積極發動宣傳,營造抗旱氛圍。制定用水計劃,做好節約用水宣傳,讓廣大群眾有節水意識。通過區級各類媒體發布《致全區人民的節水倡議書》等,積極宣傳引導發動群眾認識當前抗旱的嚴峻性,節約用水、保護水源。區直機關、各鎮、街道采取應急廣播、入戶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抗旱工作要點、政策要求等方面的宣傳,倡導居民自覺養成節約用水、重復用水、錯峰用水等良好習慣,引領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克時艱,以“愛水、惜水、節水、護水”的實際行動助力抗旱工作,為打贏抗旱保供持久戰打好群眾基礎。
注重化危為機,做好爭項目保長遠打算。謀劃實施一批江淮分水嶺把水留住工程,利用農閑時間,對一批因干旱已經干涸見底的小型水庫及當家塘壩溝渠實施清淤加固擴容增蓄工程,為今后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充沛的水動力。同時,謀劃提升農業抗旱功能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已獲得立項批準。區財政先期拿出抗旱應急資金3000萬元,制定具體獎補方案,鼓勵推進項目快速實施,確保大旱之年水旱作物保收、人飲無憂。
(劉成華 楊讀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