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一以貫之加大環境保護監督力度,用法治力量守護綠水青山,以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分答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市人大常委會多年來服務民生的一張閃光名片。
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把握好發展與保護的辯證關系,充分利用執法檢查、聽取專項工作報告、調研視察、專題詢問等多種方式和監督手段,切實做好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監督工作,有力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為推進滁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出人大貢獻。
立法先行,織就生態環境“保護網”
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立法作為地方立法的重點領域,回應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高期盼,把有關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方面的立法項目,納入常委會的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不斷提高生態立法在立法規劃中的權重。
自2015年9月獲得立法權以來,每年均安排審議生態環保立法事項和決定。在立法過程中,牢牢抓住生態領域的突出問題,聚焦綠水、青山、藍天、凈土的生態建設目標,實施“靶向”立法,構建全方位空間治理的法治格局。
呵護綠水,明確水源保障措施、細化部門監管職能,出臺《滁州市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滿足人民群眾喝上干凈水、放心水的熱切期盼。
護航青山,吃透瑯琊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的主要問題,遵循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出臺《滁州市瑯琊山風景名勝區條例》和《滁州市城市綠化條例》,統籌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
保護藍天,明確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出臺《滁州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
守護凈土,針對污水、垃圾等嚴重環境問題,開展《滁州市農村垃圾治理條例》立法調研,正在著手制定《滁州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確保讓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籃子更加安全健康。
依法監督,打出生態環境“組合拳”
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對執法全過程亮出人大監督“利劍”。
2017年起,連續6年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并提出意見交市政府研究辦理。跟蹤督查大氣污染治理,連續出臺《關于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的決定》和《關于加強建筑施工揚塵污染防治的決定》,并于2015年起連續三年聽取和審議市政府貫徹落實《決定》情況報告并進行“滿意度”測評,并開展專題詢問。
2018年開始,連續開展空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方面執法檢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執法檢查時,將明察與暗訪相結合、常規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按照“依照法定職責、限于法定范圍、遵守法定程序”要求,開展隨機抽查,先后暗訪和抽查了多個單位和項目,并點名曝光問題單位,真正形成監督壓力。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結合全市人大城建環資工委工作座談會進行專題交流,先后召開4次座談會,邀請省、市人大代表、基層相關單位負責人、污染防治專家等參加座談,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發放調查問卷。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時,根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規定,“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和南京市人大常委會聯合組織在兩地的部分全國、省、市人大代表,開展跨區域執法檢查活動。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對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6家企業固廢法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形成評估報告,以量化分析的方法為執法檢查提供科學支撐和專業意見,提高人大監督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權威性。
代表履職,扛起生態環境“責任擔當”
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建設生態文明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支持代表依法履職,進一步拓寬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已邀請100多名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參加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關于生態文明方面的執法檢查、專題調研和建議辦理等工作。
2018年,將《關于完善滁州市市區飲用水源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議案作為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第1號議案進行重點督辦,市財政每年將安排不少于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飲用水源保護。
繼2019年和南京市人大首次開展三級人大代表跨區域聯合視察之后,連續三年圍繞兩地群眾普遍關注的滁河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固廢污染防治等開展聯合視察、執法協同,為更好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貢獻。
2022年,組織代表就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開展“回頭看”,有效推動城西水庫、沙河集水庫有關問題整改,在屬地政府、職能部門等共同努力下,解決一批“老大難”問題,清除了106個“庫中庫”,完成1976戶房屋征收。拆遷力度之大、工作成效之明顯前所未有,保護了滁城的“大水缸”,增進了群眾的幸福感。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環境質量持續好轉。2021年,省政府目標績效考核生態環境指標中,滁州7項滿分,多項環境質量指標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厚植了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下一步,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將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以釘釘子的態度真正做到督一項、管一項,增強全社會對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信心,把建設美麗滁州轉化為全市人民的行動自覺,共同守護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