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耕地“雙非”政策“瓶頸”,今年以來,南譙區繼續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通過挖掘林地內部潛力,著力“五個”聚焦,采取切實措施,不斷譜寫林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聚焦內部挖潛,優化樹種結構。結合“松材線蟲病”除治,加快改造現有濕地松等低產林的步伐,全部種植麻櫟、櫸樹等速生豐產和產業牽動力強的優良樹種,推動經濟效益高的優良樹種造林面積達到5907畝,占今年新增造林6036畝的97.9%,不斷提高林業主導產業總量,為林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聚焦成果轉化,賦能森林質量。速生豐產是高效林業的重要標志。抓“標準化”,推廣自主創新的炭用林“高密度、多干式、短輪伐”模式;抓“良種化”,培育自主選育的9個麻櫟良種苗木100萬株;抓“集成化”,將麻櫟全墾整地、良種造林、林經間作等技術進行集成創新。
聚焦產業延伸,增強發展動能。如何讓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創新模式、延伸鏈條、研發產品就是最有效的途徑。為此,該區重抓栽培模式“多元化”,結合世界自然基金項目,探索麻櫟炭材兩用林、果用經濟林和戰略儲備林3種模式,選育炭用林新品種5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抓木炭窯“智能化”,與中國林科院合作開發“智能化木炭窯”,為增加木炭產量、提升木炭品質、開展熱電多聯產一體化提供支撐。抓煙霧“無害化”,引進木醋液精加工技術,開發植物生長刺激素等12個林化產品,延長產業鏈,有效提升林業“附加值”。
聚焦營商環境,提升發展境界。聚焦林業可持續發展,抓政策支持,出臺林業增綠增效獎補辦法,對麻櫟造林和柞蠶養殖、古樹名木保護、水杉林網、生態公益林等給予獎補。抓項目支撐,爭取中央麻櫟能源林、錐栗、麻櫟良種等3個技術推廣項目,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抓園區賦能,圍繞麻櫟優質資源開發,林業、農業和鄉投等部門聯動,拿出1000萬元扶持資金,在項目選址、土地指標、政策獎補等方面給予扶持,推進食用菌產業園區盡快落地施集鎮。
聚焦特色品牌,創樹林業亮點。注重發揮“洼地效應”,打造林業產業發展新亮點。抓麻櫟園區建設,通過招商引資,簽署施集鎮350畝“香菇產業園”項目,預期實現年產值10至20億元,培育新的“增長點”。抓碳匯林業,簽署3萬畝碳匯國際交易文件,開展森林碳票抵押貸款,加快推進森林碳匯落地見效。抓“道口”模式,圍繞滁州近郊江淮風景道“一環線”,將1萬畝森林撫育、500畝柞蠶、孫崗生態文化村、井楠茗宿、昌春木炭產業園、香菇產業園、九天峰度假村等農旅、林旅項目串珠成鏈,探索打造“道口”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