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一嶺分江淮、一道看滁州”。近年來,明光市委、市政府根據滁州市統一部署,累計投入5億元,大力實施江淮分水嶺旅游風景道建設工程,重點體現明光旅游觀光軍旅元素、革命元素和生態元素,共建多彩風景道,共賞美麗江淮景。
聚力共筑調色板,將風景道打造成融合之路、協調之路和共建之路。明光市江淮分水嶺旅游風景道(軍嶺段)橫跨明光市中南部,是明光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板塊,匯集了明光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風光和軍旅、知青、牧場、紅色、歷史文物等人文資源。近幾年,明光市集中優質資源、集成優勢政策,激勵引導各界力量投入到江淮分水嶺旅游風景道(軍嶺段)建設攻堅中,52公里主線、100支線貫通,譜寫了共融、共建、共享熱潮。風景道融合提升,文旅融合“唱主角”,明光市深度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旅游品牌創建品質提升,“老明光酒釀造技藝”“魏氏艾草制品制作技藝”“朱麻子麻油”等一批省級、滁州市級非遺項目在風景道建設提升中與旅游業融合創新發展,明龍酒業入選滁州市工業旅游示范基地,體現了以旅游業為主體促進三產融合發展的遠大前景。
濃墨繪就軍旅綠,將風景道打造成愛國擁軍之路和革命文化之路。2022年,明光市委、市政府立足發展全域旅游,錨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目標,在充分調研勘察沿線旅游產業各要素的基礎上,確立率先精細謀劃打造三界強軍之路、自來橋英雄之路、張八嶺雙擁之路和石壩愛民之路,打響明光特色烙印的風景道品牌,塑造了明光市江淮分水嶺旅游風景道(軍嶺段)軍旅元素旅游核心主題。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及紀念館明光市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3A級景區的作用。2022年,明光市投入350萬元,實施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展陳提升項目,將其打造成風景道沿線革命紅色主題游的核心景區和游客接待中心,豐富愛國主義教育旅游內涵,實現紅色文化和鄉村旅游業在融合中創新發展。
精心勾勒生態藍,將風景道打造成產業之路、惠民之路和發展之路。明光市不僅要把江淮風水嶺風景道建設成秀麗的旅游路,更致力于突出產業發展、惠民利民的可持續性。投入2200萬元,完成沿線知青小鎮、南港等建設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設施及坡耕地改造1.5萬畝。投入1.68億元,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沿線景區景點、驛站打卡點、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綜合提升文旅業態,建設靜港營地、華東汽摩營地、三界外等旅游接待中心3處,提升龍婷閣、月牙灣嘉山雅谷等民宿農家樂7處,建設梅郢村、嶺上人家、四號驛站、松樹里等餐飲購物點6處;優化沿線生態、產業環境,建成沿線美麗鄉鎮及美麗中心村8個,生態柴郢、水墨梅郢成為極具特色的旅游打卡點。風景道“搭臺”,旅游節慶活動“唱戲”,2021年全省自駕游大會和2022年明光市首屆“農貨節”成功舉辦,風景道成為展示明光特色文化、展銷特色工業、農業產品、展現三產融合發展潛力的重要平臺,清山艾草“滁艾·艾草日化禮盒”榮獲2021中國旅游商品大賽(健康主題)銀獎,三界鎮豐源家庭農場花生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老周棗園的金絲棗、三結義桃子通過了無公害食品認證。今年“五一”期間,風景道沿線三界鎮藍莓園基地,采用“互聯網+農特產品+O2O”新模式,線下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線上銷售“嘉山稻夫”大米、“朱麻子”小磨麻油、“源信食品”三界花生等明光本地農特產品,共計收入61.49萬元,讓沿線農戶和企業享受到旅游發展的“紅利”。
在不久的將來江淮分水嶺風景道沿線的綠水青山、宜居環境和特色農業、工業旅游產品將成為鄉村旅游發展、農民產業致富的核心優勢。
(魏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