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印發《關于貫徹落實<農村公路中長期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省農村公路總里程穩定在24萬公里左右,基本實現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自然村(組)通硬化路。
根據意見制定的目標,到2035年,我省將形成“規模適當、結構合理;設施完善、品質優良;運輸高效、服務優質;治理規范、保障有效”的農村公路交通運輸體系,“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農村公路總里程穩定在24萬公里左右,基本實現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全面建成體系完備、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基本實現城鄉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加快建設交通強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到本世紀中葉,農村公路設施規模質量、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有力支撐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適應交通強省建設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要。
根據意見內容,我省將完善縣鄉公路網絡,全面實現鄉鎮及主要經濟節點通縣道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鄉道及以上公路,且縣道不低于三級公路、鄉道不低于雙車道四級公路標準,消除“斷頭路”,暢通“循環路”,構建快速暢達的農村公路骨干路網。加強縣鄉公路與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城市道路、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提高通行能力和運行效率。推進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建設,串聯鄉村主要旅游景區景點、主要產業和資源節點等,促進農村公路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全面推進通自然村硬化道路建設,在完成較大(20戶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的基礎上,有序向規模以下自然村延伸,向農村生產道路拓展,向進村入戶傾斜,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通達廣度和深度。對于交通量較小、建養條件困難、環境敏感等地區,因地制宜選用合理技術標準和路面形式。有序推進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寬改造或錯車道建設。統籌規劃和實施農村公路穿村路段建設。加強村內外道路連接,推進農村公路聯網成環。
意見提出,我省將深化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建設,積極發展城鄉公交和鎮村公交,擴大建制村通公交覆蓋面,推動城鄉基本公共客運服務均等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全域公交發展。加強農村客運運營安全管理,全方位加強農村客運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加大交通運輸支持鄉村旅游發展力度,積極拓展“運游一體”服務,支持鄉村特色旅游區域開通旅游公交線路,進一步推進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
同時加快推進城鄉貨運物流服務一體化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補齊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推動農村物流資源有效整合,按照“多點合一、資源共享”模式,鼓勵鄉鎮運輸站場拓展管理、綜合服務、客運、貨運等功能,支持與郵政、快遞、電商等強化合作,增強農村物流網絡輻射能力。加快農村物流信息化建設,推動客貨郵等信息共享對接,共建運輸服務網絡,實現農村客貨郵深度融合發展。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打造農村物流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