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政策落實、服務到位、特色產業等多種單項工作。如果把鄉村振興看作是只木桶,那么,方方面面林林總總的單項工作就如同組成木桶的條條木板,如果有一塊短板的存在,鄉村振興這個木桶容量就難以增大。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各級干部必須學好用好“木桶理論”。
現實工作中,有些基層干部在開展工作時,重強項單項工作,輕弱項整體工作,為炫耀政績一味揚長,怕丟丑極力護短。看到順手省力的工作跑得勤,碰到扎手難點工作繞著走。抓“亮點”工作多,抓“短腿”工作少,甚至干脆拋到腦后不管不問。錦上多添花,雪中少送炭。這種工作態度和作風,其工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鄉村振興是一項艱巨繁重的任務,更是一項系統工程,對口幫扶單位和鄉村干部必須上下聯動,取長補短。圍繞鄉村振興這個中心左右照應統籌兼顧,一項工作滯后不前,都將影響目標的實現。這就要求相關單位和部門在工作中不但要善于揚長,還要注意克短。
克短首先要知短板。通過調查研究弄清楚制約鄉村振興的原因。是投入不足?還是信息不靈?是科技不到位?還是惠農政策沒落實?找準癥結,對癥下藥。
其次要補短板。鄉村振興工作重在落實,不抓落實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通常“最短的一塊板”也是最難補的一塊板。只有采取系統的措施,精準的方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在具體工作中,因村、因人、因戶施策,引導督促基層干部發揮部門和自身優勢,組織農民群眾發展特色種養業,抓好鄉村規劃、村容村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民增收。
最后,要注意防短板。鄉村振興工作中潛在的“短板”隱患要及早排查。通過普法宣傳,提升群眾自覺守法和依法維權的意識。從源頭上杜絕部分群眾由于不懂法造成的經濟合同上當受騙、訴訟敗訴、違法罰款等經濟損失。要落實對口部門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系列約束管理機制,從源頭上堵住假信息、假種子、假技術給農民群眾造成的損失。相關職能部門主動作為,加大對涉農資金的監管力度,對發現的跑、冒、滴、漏等問題露頭就打,確保惠農資金發揮最大效能。
知短板、補短板、防短板幾項工作做好了,鄉村振興工作這只“木桶”的所有短板加長了,農民群眾收入增加、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了,鄉村振興才算取得最后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