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 近日,一份在北京發布的報告指出,當前,鄉村外出人才返鄉就業、創業態勢見好,為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優質勞動力和鄉村經營性人才資源。
這份報告由零點有數發布,該機構在2021年2月11-26日進行了“2021春節期間全國鄉村建設狀況觀測”,搜集了全國312個村莊的一手數據。
監測數據顯示,近幾年,鄉村建設總體見成效,體現為各有三分之一的村莊觀察者報告,自己所在地點“鄉村道路硬化、改廁改水等基礎設施建設”(33%)、“鄉村環境清潔與垃圾治理”(33%)、“本鄉村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等方面”(23%)的推動見成效。
數據顯示,鄉村基建成效集中在道路硬化、廁所改造等方面,但偏遠地區鄉村工作亟待加強,農村廁改環衛工作覆蓋面有待擴展。
此外,鄉村垃圾管理系統建設在部分地區見到成效,但垃圾積存、散落、污染問題在相當部分村莊依然存在。
在外出人才返鄉方面,監測數據顯示,雖然59.6%的村莊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外出務工的工資性收入;但是,有64.1%的村莊“有人才返鄉務農、創業”,為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優質勞動力和鄉村經營性人才資源。
本次監測數據顯示,農村居民家庭收入中經營性收入并不占主導。同時,“農業生產收益低”也是限制人才返鄉務農、創業的最主要因素。
報告稱,從事農業生產所遇到的基本困難類型顯示,現有農業生產運營方式依然難以使得農戶脫離在經濟運營生態中的弱勢地位。
從所監測村莊的數據看,從事農業生產仍存在“市場供求信息掌握不及時”、“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和“農產品附加價值挖掘不足”等問題。不過,農業現代化的最突出問題分布,已經從基礎設施、發展政策、保障種植條件等,向農業機械化條件、銷售流通信息及時性、生產組織化程度、金融支持模式等問題轉化。
報告建議,要使得農業生產的價值得到穩定提升,重視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生產革新的重大作用。大力鼓勵返鄉創業、返鄉服務的大學生,外出務工人群與原籍鄉村的回鄉人員,對于他們在發展村莊名品、特色民宿、特色景點開發的投入,應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綠色服務通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