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 2020年12月07日 02版)
“以前老想著如何捕魚,現在想的是如何護魚。角色互換,讓我逐步理解了長江十年禁漁的意義。”冬日清晨,在來安縣汊河鎮漁業村,漁業理事會會長潘學金就和隊友對滁河汊河段河道開展“禁漁退捕”例行巡查。57歲的老潘從捕魚人變為護魚人,也是滁河全面禁捕的見證人。滁河漁業的變遷,他感觸頗深。
靠山吃山,靠水捕魚。潘學金家住滁河北岸的漁業村,20歲就跟著父親下河捕魚,從事這個行當快40年了,是當地遠近聞名的捕魚能手。來安縣實施全面禁捕后,他積極響應號召,今年7月帶頭“退捕上岸”,隨后被汊河鎮金港灣社區安置到護魚崗位,由昔日的漁民變成了今天的護魚人。
“幸福是對比出來的,過去我風里來雨里去,每天都臟兮兮的,一身魚腥味,遇到熟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談起捕魚時的“囧”生活,潘學金笑著說,那時一年忙到頭,收入靠天收。“我年輕時打魚,起早貪黑是家常便飯,即使這樣,到了年底也存不了幾個錢。現在好了,我被安排到護魚公益崗位,平時幫社區搞搞保潔,收入有保障,作息有規律,衣著體面了,生活更有品質……”潘學金對當前的生活十分滿意。
潘學金的幸福生活,是該縣許多漁民轉產上岸后的真實寫照。如今,上岸的漁民們已逐步過上新生活。
為使漁民能更好地適應“岸上”生活,該縣充分發揮汊河鎮漁業村漁業理事會的溝通協調作用,做好漁民思想工作,通過企業安置一批、公益崗位聘用一批、自主創業一批、救助幫扶一批、產業帶動一批,全鎮118戶235名漁民全部上岸,轉產安置率達100%。同時,對有創業條件、創業愿望和培訓要求的退捕漁民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服務,為符合創業條件的退捕漁民出具創業擔保貸款推薦函,并給予貸款貼息。
“截至目前,我縣登記在冊的118戶漁民中,201人全部參加醫保和養老保險,167人參加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并將符合低保條件的21戶40人、特困供養的3戶3人困難漁民全部納入保障范圍,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來安縣禁捕辦負責人說,今后,該縣還將對退捕漁民開展結對幫聯,關心上岸漁民的生產生活問題,確保政策落地到戶、信息共享到人。相關部門充分尊重上岸漁民安置轉產意愿,扎實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支持上岸漁民就地轉產和自主創業,保障漁民上岸后穩得住、生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