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老家所在的村“兩委”專門邀請農業專家,為村民開展養殖業技術培訓。培訓“對癥”下藥,很有針對性,村民學習熱情高漲,也學到了很多實用的農技知識。
近年來,各地每年都要開展各種農技培訓,有的培訓內容年年一樣,完全成了一種形式和任務,成了“作秀式”的培訓,根本不征求農民朋友的意見,不了解農民所急所盼。年年都是那幾塊展板,今天在這個鄉鎮展一天,明天到另一個鄉鎮展一天。由于培訓沒有“對癥”,農民朋友根本無法從中學到相關的農技知識,培訓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一些村民甚至直言不諱地說,這樣的培訓簡直是浪費時間,浪費錢物。
其實,農民朋友對農技培訓是十分渴盼的。他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技術難題,但由于文化程度較低,信息又較閉塞,單靠他們自己是無法解決的。這就需要我們的相關技術部門及時“把脈”,及時向農民朋友“問需”,以便及時掌握農民朋友的實際困難,并“對癥”開展“一對一”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只有這樣,農民朋友才能從中獲取相關的農技知識,并在農業生產中活學活用,及時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實現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的目的。
因此,筆者以為,農技培訓一定要“對癥”。作為農業技術部門,要多想農民朋友之所想,多些“實用”的培訓,真正為農民朋友實現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為實現家庭致富奔小康提供農業技術保障,這才是農技部門應該努力去做的,也是廣大農民朋友所期盼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