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的改造提升,市直和各縣(市、區)明顯地加快了速度,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一點可喜可賀。說明各級黨委、政府把小區的改造提升當作一件大事,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使城市居民提升了居住的質量。
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小區的改造提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物業管理不能全覆蓋;“大滁城”建設以來建成的小區環境較好,綠化、停車位、垃圾清運、雜草清理、路燈等均到位,有專門的物業管理隊伍,居住在這樣的環境里令人感到愜意。可是,早些時候建設的小區問題來了,這些小區大部分建在老城區,環境衛生不理想,很多這樣的小區沒有物業管理,車輛亂停亂放,到處種菜,雜草叢生,關鍵是這些問題沒有人管理,任其發展。二是網格化管理形同虛設,在小區的門口都有網格化管理的告知;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都由社區代管,可是,小區亂象卻疏于管理。筆者居住的小區沒有物業,由社區代管和網格化管理;筆者在這里已經居住了12年,沒有見到一次社區管理者和網格化管理責任人,見到的是菜地、雜草、亂堆亂放。三是居民素質良莠不齊;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居民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不注意維護良好環境,在空地上隨意拉繩子晾衣服、挖地種蔬菜,實在有礙觀瞻。四是改造提升淺嘗輒止、不夠深入。以筆者所住的小區為例,曾經有過兩次改造,一次是鏟除菜地,先發通知,后來一輛鏟車,推平了菜地,然后就沒有動靜了;時間一長有種菜愛好的居民又恢復了種菜。還有一次,來了一支隊伍對小區進行綠化,鋪設了人造草皮,外觀挺美;可惜好景不長,時間一長雜草又蓋過了草皮,而且瘋長,沒有人去管了。凡此種種皆成為小區亂象的表現。
如今,城市居民大部分居住在小區里,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這不是一個小問題。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不是一個小數目,僅滁城大約有數十個,涉及人口約數萬人,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物業管理制度,社區有責任把轄區內的物業管理建立起來,每一個小區應當有物業管理、業主委員會等,大家的事情大家辦,把熱心公益事業、有責任心、德高望重的人才組織起來,按照規定收取一定的費用,把小區亂象管住。滁州市政府已經公布了滁城小區改造提升計劃,打算用3年的時間解決部分小區臟亂差的問題,這是可喜的事情;但是覺得還不夠,力度應該再加大,范圍應該再擴大,整治再深入徹底一些。
大街上亂停亂放有城管部門負責管理;小區亂象誰來管理?物業!沒有物業管理怎么辦?盡快建立物業管理隊伍。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靠社區和網格化管理,那是不現實的,也是難以維持長遠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