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簡介:徐光玲,女,46歲,來安縣三城鄉村民。自2013年負責三城鄉環衛保潔工作以來,她一直兢兢業業,總是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舍小家顧大家,忘我工作,默默奉獻,從不講條件、談報酬,三城鄉的環衛保潔工作始終走在全縣的前列。
正文:在來安縣三城鄉有著這么一家人,祖孫三代常年從事環衛保潔工作。在世俗人的眼里,環衛工人天天從事著掃大街、掃馬路、清運處理垃圾等環衛保潔工作,簡簡單單,平平常常,甚至有個別人帶著世俗的偏見瞧不起環衛工人,但這一家人憑著執著的敬業精神、辛勤的勞動的汗水、默默的奉獻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致稱贊,他就是徐光玲一家。
徐光玲,女,滁州南譙區腰鋪人,今年46歲,20歲嫁到了來安縣三城鄉。自2011年開始,她就在滁州陽天環衛公司工作,主要負責來城城區的環衛保潔工作。由于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2013年9月被公司調到三城鄉任環衛所長,負責三城鄉集鎮街道環衛保潔工作。從此她帶著9名環衛工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盡心盡責的清掃集鎮街道,保潔面積達6萬平方米,每天清理生活垃圾約有7噸,每逢節假日或夏季瓜果上市季節,清理生活垃圾10噸以上。2014年4月,鄉黨委、政府與保潔單位陽天公司繼續簽署協議,集鎮和鄉內約39公里長“村村通”道路交由陽天公司進行保潔,環衛工人人數增加至20人。2015年4月,三城鄉實行環衛保潔全覆蓋,全鄉9個行政村182個村民組全部納入保潔范圍,環衛工人增加到50人。
保潔范圍變大了,環衛工人增多了,徐光玲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她對自己和環衛工人的要求更嚴了、更高了。作為一名農村環衛所長,她從招聘環衛工人、工作區域劃分到工作考核、日常巡查督查,每項工作她早謀劃、早安排、早行動,親力親為。她督促工人上班時一定要穿上工作服、按時上下班,并嚴格按照制度考核工作成績,獎懲兌現。農村環衛保潔工作人手少、戰線長,工作量大,又是個常年性工作,管理稍微松懈,”臟亂差”迅速反彈,因此她管理非常嚴格,要求劃片承包的工人清理垃圾倒邊倒拐,不留死角。每次遇到上級交給的重大清掃、保潔任務時,她總是親力親為,不怕臟、不怕苦,和工人們一起清掃路面、撿拾垃圾,齊心合力,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2014年滁州市農村環衛市場化改革在來安召開,由于三城鄉工作出色,作為參觀點,受到市有關領導和與會同志的一致稱贊。
2015年8月,三城鄉農村垃圾治理工作正式開始,由于10月初要接受上級驗收,工作任務非常緊迫。由于時間緊、垃圾量較大,徐光玲根據工作量將環衛工人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5-8人,對全鄉所有村莊進行垃圾清理。她帶領著每個小組,和工人們一起工作,每天工作長達10個多小時,嚴格按照要求,不留一處死角。不僅如此,在工作量大的時候,她要對全鄉保潔進行巡視督查,經常是從早忙到晚,經常不能按點吃飯,于是她的手提袋里經常會準備一些食品、飲用水,以便解決一時饑渴。
五年多來,她一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舍小家顧大家,忘我工作,默默奉獻,從不講條件、談報酬。自擔任三城鄉環衛保潔管理者以來,她每天都工作在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積極做好三城鄉的清掃、保潔工作。她勤奮務實,不辭辛苦,不怕勞累,以自身的行動帶領環衛工人們,盡職盡責,盡力向工作高標準看齊,使三城鄉環衛保潔工作做的比較出色,多次受到上級部門領導的肯定。
由于工作任務量大,環衛人員不足,平時徐光玲忙的腳不沾地,她的老公林曉仁十分理解支持徐光玲,他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為了支持分擔徐光玲的工作量,也開始幫忙起來,每天開著四輪車收集著垃圾池里的垃圾,一干就是三年。她的兒子林肯2014年7月安徽工程大學畢業,沖破世俗偏見,今年5月份也加入到三城鄉環衛保潔工作中來,開起了垃圾收集車,負責三城片的垃圾收集工作。她的公公、婆婆自2010年就是滁州市一線的環衛工人,現已年過七旬, 2014年7月被調轉到來安縣水口鎮,負責起街道的衛生保潔。
就是這樣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做著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但在他們的身上卻體現著可貴的“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的環衛工人奉獻精神,值得大家尊重,值得大家學習。(來安縣三城鄉政府 姚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