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立足滁州實際,我們要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奮力開創美麗滁州、美好生活的“環滁皆美”新局面。
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必須要有較高的奮斗目標引領。近年來滁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均衡仍然是滁州現階段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們必須堅持穩中奮進、好中加快的工作總基調,堅持“跳起來摘桃子”,實事求是、千方百計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奮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四個翻番”,努力爭當全省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排頭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夯實基礎,確保實現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當然,我們追求的高目標,是既要速度、也要增量、更要質量和效益的又好又快復合躍升。
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必須要有務實的工作舉措推動。“十三五”時期,滁州將努力建設成為立足皖江、連接合寧、面向長三角的改革創新高地、產城融合樣板、區域合作紐帶、宜業宜居家園。一是突出創新發展。弘揚“大包干”精神,以改革促創新,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動力,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智能家電、綠色健康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協同推進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服務業態創新。借力南京、合肥豐富的高教創新資源,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滁寧高教科創城,打造成長三角創新創造高地,為滁州創新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二是突出協調發展。堅持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發揮中心城市的主導和輻射帶動作用,統籌城鎮和美好鄉村建設,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三是突出綠色發展。堅持科學發展、生態為先,將綠色生態理念貫徹到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扎實推進綠色發展行動,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發展方式、消費模式。四是突出開放發展。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搶抓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滁州連接南京、合肥兩個長三角副中心的區位優勢,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經濟圈,全面參與長三角區域分工合作。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并舉,拓展國際開放合作新空間。加快蘇滁現代產業園開放發展,將其打造成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平臺和示范窗口。五是突出共享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和諧共享,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面落實省33項民生工程任務的同時,堅持每年為民辦好“十件實事”。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滁州人民。
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必須要有良好的政治生態保障。我們要把抓好黨建工作作為最大的政績,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努力營造更加積極向上、干事創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環滁皆美”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保證、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通過提高干部新常態下推動新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堅持“三看三不看”“三保護三不保護”的干部標準;扎實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加強法治建設;推行“嚴實工作法”,努力把滁州各項工作做得更實更好。(轉載11月11日《安徽日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市委書記筆談”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