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錦繡湖小區,“錦繡書齋”的玻璃窗映著晨光,孩子們湊在書桌前閱讀著繪本;文藝沙龍室里,“舞月花”志愿服務隊的阿姨們排練著黃梅戲;老年活動中心里,老人們圍坐下象棋、拉家常。近年來,南譙區烏衣鎮以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為抓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突破場地開放的基礎功能,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讓綜合文化中心真正成為滋養群眾精神生活的幸福家園。
建強文化陣地,讓文化空間“用起來”。位于錦繡湖小區的烏衣鎮綜合文化中心,室內400余平方米的使用空間合理劃分為圖書閱覽室、文藝沙龍室、影音播放室等10余個功能區。“錦繡書齋”城市閱讀空間藏書5000余冊、流動圖書1000余冊,已成為居民們的“閱讀樂園”。市民文化樂園大舞臺更是熱鬧,一年四季活動不斷。從室內課堂到露天舞臺,從靜態閱讀到動態展演,“出門見文化”已成常態。
擦亮品牌項目,讓文化活動“火起來”。獲得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展示交流活動銀獎的“舞月花”文化潤心項目,自2021年啟動以來,已舉辦免費舞蹈培訓40余場,培養文藝骨干200余人次,還創作了《反詐小蘋果》《移風易俗三句半》等30余個主題作品,數百名參與者從“廣場舞愛好者”變成“文化傳播者”。
聚焦精準服務,讓文化供給“暖起來”。烏衣鎮綜合文化中心聯合錦繡湖社區“樂學小課堂”,寒暑假期間將“錦繡書齋”變身成“護苗驛站”。“綠書簽”活動,引導孩子們辨別非法出版物;“珍愛生命 預防溺水”課堂上,志愿者借助動畫演示溺水自救技巧。同時,聚焦“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開設“錦繡文藝課堂”,每周都有舞蹈、聲樂等公益課程,無論是孩子還是老人,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化活動。
從“等著安排”到“主動搭臺”,從“場地冷清”到“周周熱鬧”,這些都是烏衣鎮推進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帶來的喜人變化。在這里,一張書桌、一個舞臺、一次相聚,構成了幸福的點滴,讓“家門口的文化”真正融入生活,滋養著社區的文明之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