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鄭皓月 實習生周奕菲
“從南京回滁州就業,沒想到匹配效率這么高。”前不久,來安縣在外打拼的技術人員周忠山,帶著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期待,走進滁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令他驚喜的是,園區就業服務專員僅用短短幾天時間,就精準匹配到滁州可易達智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技術崗位。周忠山很快順利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還獲得極具競爭力的福利待遇。周忠山不禁感嘆:“咱滁州的人力資源服務真是太給力了!”
這樣的故事,正在滁州各地不斷上演。近年來,我市以建設多層次人力資源服務體系為抓手,全力構建覆蓋全域的就業創業服務網絡,為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最新數據顯示,237家入園企業上半年實現產值23.72億元,稅收1.1億元,助力企業招工2.32萬人。預計到2025年底,將實現產值49億元,稅收2.88億元,為全市企業幫招員工4.15萬人。
滁州在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積極探索,不僅為企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也為勞動者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經濟與社會的雙贏。
我市堅持“筑巢引鳳”,建設專業化產業園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項目,是市政府重點工程,規劃面積5萬平方米,集就業創業賦能中心、數字化管理平臺、青年人才驛站等六大功能區于一體,配套350間人才公寓,實現“一站式”人才服務。該園區已吸引中智、匯思等5家國內百強人力資源企業和54家知名機構入駐,并搭建人才大數據平臺、智慧管理系統等數字化載體。
按照“省級-國家級-百億級”三步走目標,該園區預計2年內實現年產值超20億元,5年內沖刺國家級產業園,打造長三角人力資源服務新高地。
鳳陽縣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同樣成績斐然。5月19日,22歲的鳳陽縣姑娘劉宇凡通過園區組織的線下招聘會,成功入職安徽卡哇伊紡織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她興奮地說:“招聘會就在家門口,崗位選擇又多,真是太方便了!”這種以園區為載體,集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模式,不僅提高了服務效率,也為求職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業環境。
根據《滁州市人力資源市場管理暫行辦法》,我市建立了企業入駐獎勵、場地補貼、一站式等“政策包”,創新實施“一核引領、雙翼支撐、多點聯動”戰略。即,以1個省級產業園為核心,在天長、鳳陽建設2個市級產業園,在滁州經開區、中新蘇滁高新區及6個縣(市、區)打造8個專業功能區,形成“1+2+8”全域覆蓋的服務網絡。
其中,天長產業園以7247萬元稅收領跑,鳳陽產業園入駐企業達88家,中新蘇滁高新區單園招工突破1.2萬人,多極增長格局成效顯著。全市構成多層次、多維度的服務體系,不僅提升人力資源服務的整體效能,也為不同區域企業和勞動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通過政策引導和資源整合,我市成功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人力資源服務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還通過打造“1+8+N”就業生態,建成市級數智化就業創業賦能總中心,聯動8個縣級分中心和170個社區驛站,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全市創新設立四級零工市場體系,包含1個綜合型、2個專業型、6個標準型及20個基礎型市場,日均開展“微宣傳”,周月舉辦“微招聘”,提供靈活就業服務超10萬人次。
通過整合崗位數據庫、創業導師庫等資源,上半年,我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2萬人次,幫扶重點群體就業約6800人。這種服務下沉的模式,將就業服務延伸到基層,使更多勞動者能夠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務。無論是職業技能培訓,還是對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都體現我市在促進就業方面的用心和努力。通過構建“1+8+N”就業生態,我市不僅提高了就業質量,也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了解到,我市通過建設專業化產業園區、構建“1+2+8”服務體系、打造“1+8+N”就業生態等舉措,全方位構建人力資源服務生態圈,讓更多勞動者和企業不斷受益,為產業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已經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服務體系的不斷創新和完善,我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正逐步邁向更高水平,為區域發展注入更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