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圩村隸屬于安徽省全椒縣武崗鎮,其內有國家蓄滯洪區修訂名錄里的兩大蓄滯洪區——荒草二圩、三圩。自1991年至今,兩個圩區已蓄洪5次。近日,安徽三聯學院文學部調研團隊走進荒草圩村,探尋村莊發展的密碼。
“每年的梅雨季節乃至整個夏天,都是我們最緊張的時候。”武崗鎮副鎮長趙金鳳感嘆道。與長江的一級支流滁河毗鄰,作為蓄滯洪區,荒草二圩、三圩時刻都在準備著。從定期仔細檢查防汛物資、裝備,到梅雨期對重點地段進行定期巡查,這些工作已經成為武崗鎮政府的常態工作之一。2020年7月,荒草二圩、三圩被炸開堤壩分蓄洪水。5年后,再看曾經的缺口處,兩座銀灰色的進退洪閘巍然矗立。據該縣水利局下九連電站站長余華明介紹,為實現大洪水時能靈活、精準調度蓄滯洪水量,完善滁河防洪體系,新建荒草二圩、三圩進退洪閘工程,并于2021年12月投入使用。從年復一年的常態化工作到“爆破蓄洪”再到“開閘蓄洪”,荒草二圩、三圩刻下的是平凡堅守與科技助力的堅實年輪。
荒草二圩、三圩總面積約為17250畝,除少數種植經濟林外,其余多為農作物種植和水產養殖。明明每一年都有著被洪水肆虐的風險,今年種植大戶王平安還是在荒草三圩種植了六百多畝農田,這一切都源于國家政策的兜底與扶持。2025年6月國務院新頒布了《蓄滯洪區運用補償辦法》,文件中對補償對象、補償范圍和具體補償辦法進行了補充、完善與健全。補償快、標準明,讓王平安等農戶們更加放心投入種植、養殖里,也讓每一份堅守都由蓄洪帶來的“舍”變成了“得”。
與荒草一圩一起,荒草一圩、二圩、三圩共同構成的萬畝稻田與養殖水塘相映成趣,既是農田,又成了游客體驗農耕生活的景點。與此同時,荒草圩農耕文化園酒店更以田園風叩開了江浙地區“銀發經濟”的大門。“節假日的時候,從江蘇、浙江來的叔叔阿姨就會多一點,忙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從村子里招一些人,也算是變相帶動了村民就業了。”該酒店經理章云說道。家門口就能掙錢,在不耽誤農活的情況下,附近的一些村民走進酒店,昔日握鋤頭的手,如今端起了服務的托盤,村民的日子也在煙火氣里漸漸豐盈。從“農田圩區”走向“多元文旅空間”,荒草圩村的發展路徑也印證了“生態保護-產業升級-旅游賦能-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邏輯。
如今的荒草圩村以常態化的堅守鋪就安全底色,以國家政策的保障繪就農耕發展,再以農旅結合的智慧漾起“一水雙收”的漣漪,用自己的節奏,寫就一首堅守與蛻變的田園牧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