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是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關鍵舉措。近來,天長市銅城鎮在延包試點工作中,以“大穩定、小調整”為基本工作原則,通過執好“四支筆”,穩妥有序推進轄區內18個村(社區)開展二輪土地延包工作。截至目前,全鎮網簽率為99.20%,完成合同簽訂率達98.65%,土地延包試點工作的新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執“組織領導”之筆,規劃好土地延包試點工作的總藍圖。一是領導小組緊握政策之筆定方向。銅城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土地二輪到期后延包工作,制定了《銅城鎮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由書記和鎮長任雙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鎮延包試點工作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同時,鎮黨政領導和包村鎮干全部下沉基層一線,組成86人的工作指導組,包保各村(社區)的延包工作順利推進。二是村級機構攥緊協同之筆強基礎。村(社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各村民小組的延包工作,包組村干為各村民小組延包工作負責人。鎮、村、組形成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確保延包工作高位推進、高效落實。三是組級平臺執緊聯動之筆抓落實。各村(社區)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推進延包工作,各村民小組經本村民小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會議依法選舉產生延包工作小組,負責調查摸底、制定延包方案、組織開展承包、矛盾糾紛協調等工作。全鎮468個村民小組結合各自實際情況,針對性制定組級延包試點方案468個。
執“宣傳引導”之筆,設計好土地延包試點工作的路線圖。一是以業務培訓繪制清晰認知線。銅城鎮組織村(社區)書記和業務負責人參加市級培訓班,提高鎮、村干部對二輪延包政策的掌握和理解;同時銅城鎮通過組織培訓會對全鎮所有鎮、村、組干部進行培訓,使鎮、村、組干部準確把握土地二輪延包的政策要求、延包工作的操作步驟、化解矛盾糾紛和防范風險的重大意義等內容。二是以政策宣傳勾勒實踐參照線。銅城鎮通過發放《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懸掛張貼橫幅標語以及微信群等多種方式,廣泛開展土地二輪延包政策宣傳,將宣傳觸角延伸到銅城鎮的各個角落,引導農民支持、參與土地二輪延包工作,讓土地二輪延包工作政策更好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三是以群眾參與筑牢主體支撐線。以“大穩定、小調整”為工作原則,建立健全群眾參與機制,在試點方案制定、流程設計、結果公示等關鍵環節廣泛征求村民意見,讓村民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為土地延包試點工作注入持久動力。據統計,全鎮共發放《一封信》約1.6萬份,張貼橫幅標語100余幅,組織鎮村干部培訓達38次,參訓人數達1584人次。
執“摸底核實”之筆,繪制好土地延包試點工作的施工圖。一是以摸清人地底數為基準線。各村(社區)以戶為單位,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對土地承包情況開展摸底核實,包括農戶家庭承包人口、承包耕地面積、全家進城落戶、外嫁女、入贅婿、整戶消亡等情況,重點掌握家庭成員變動、土地現狀及歷史遺留問題。為后期的延包試點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二是以建立戶表檔案為下劃線。土地、人口等信息作為二輪延包試點工作中的基本參數,要做到清晰明了,以戶單位進行再核對,做到一戶一表,登記確認符合條件的延包成員信息是重中之重。三是以理清矛盾糾紛為動態線。針對集體組織成員增減及歷史遺留等問題進行摸排、歸納、匯總,延包工作小組及時跟進,掌握矛盾問題的發展態勢,確保逐戶化解矛盾,分類制定解決方案,做到“問題不出村、糾紛早化解”。據統計,全鎮摸底確認14892戶,土地184353畝。摸底完成率100%,農戶簽字確認率超99%;同步梳理共性訴求2類,涉及問題600余條。
執“化解矛盾”之筆,完成好土地延包試點工作的實景圖。一是以分類施策為切割線。針對二輪承包以來因人口變動、地塊調整產生的權屬爭議,銅城鎮區分“戶內分戶”“外嫁女權益”“撂荒土地回收”等不同類型的問題,制定差異化解決方案。對復雜糾紛組建由鎮農經業務負責人、司法所律師、老黨員組成的專班,通過查閱原始臺賬、實地勘界、集體評議等方式溯源定分,確保每起糾紛都有明確政策依據和處理路徑。二是以多元調解為連接線。銅城鎮建立“村民小組協商、村級調解、鎮級化解”三級聯動機制,全面排查矛盾糾紛,有序開展調解工作,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三是以政策文件為保障線。為了防止矛盾反彈,銅城鎮堅決依法依規執行、依法落實,嚴格按照上級政策文件開展延包試點工作。依法處置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進入公務員、事業單位等體制內而引起的是否參與本輪土地確權的問題;依法收回“整戶消亡”戶承包地;依法保障土地互換雙方的訴求;依法維護外嫁女、嫁入女等特殊群體的延包權。據統計,截至目前,全鎮共化解各類涉土地延包矛盾糾紛641 件。(王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