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滁州市連續4年以“雙招雙引”為主題召開“新春第一會”,致敬企業家、禮贊貢獻者、吹響奮斗號角。同日,全市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619.4億元的145個項目落地滁州。
2月18日,民營企業助力滁州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300余名企業家代表和70余名各級有關部門代表相聚“醉美亭城”,3個合作協議順利達成、12個優質項目現場簽約。
2月25日,安徽科技學院與滁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會在安徽科技學院滁州校區舉行,一系列校地、校企合作項目簽約、入駐,標志著我市校地、校企融合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2月26日,滁州市招商引資“春季攻勢”行動北沿江高鐵滁州站站城一體融合發展項目暨南譙區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儀式舉行。本次集中開工項目13個,總投資79億元;集中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55億元。
……
鉚足干勁上滿弦,不負春光加速跑。在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的背景下,滁州市拿出“跳起來摘桃子”的干勁,持續打出“雙招雙引”強大攻勢,堅決扛起經濟大市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努力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大潮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增長5.5%;連續三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躋身2024年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榜第71位。滁州迅速躍升的“秘訣”是什么?在全市“新春第一會”上,市委書記吳勁給出響亮回答:滁州快速發展的關鍵在于“雙招雙引”!
強力招項目 筑牢硬支撐
發展靠項目,項目靠招引。
滁州,北枕淮河、南臨長江。它不僅是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也是坐擁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的“雙圈籍”城市。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一刻不停抓招商、引人才、上項目。2024年,全市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442個、新開工427個、新竣工310個、新投產334個;列入省重點投資計劃項目185個、總投資3755億元,均居全省第二;參加省四批開工動員項目171個、總投資155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93億元,均居全省第三;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437.8億元,位列全省前三。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是城市建設的“強力引擎”。面對招商政策重大調整、招商形勢重大轉變等,我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一號工程”,第一時間創新打法戰法,全員上陣、全線出擊、全面發力,招商引資工作迎難而上、逆勢突圍,延續了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聚焦“8+3”新興產業鏈,瞄準“高精尖”、緊盯“專新特”,推動各產業鏈招引落地一批“壓艙石”“風向標”項目,加快形成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的產業新格局。
2024年,全市新引進制造業項目占項目總數的93.0%,其中光伏、半導體等八大產業鏈項目占項目總數的77.8%;新引進戰新、專精特新等高質量項目占比71.2%。在招商模式方面,我市綜合施策,打出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高位招商“組合拳”,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共有政府性股權投資基金91支,基金總規模876億元。2024年,市領導外出招商120多批次、拜訪企業300多家;各地和市直兩個園區主要負責同志外出招商累計達1000余天,接洽項目近千個。第五批43個縣干招商小組分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促成簽約一大批億元以上項目。
“從2013年破土萌芽到連續三次追加投資,企業的發展呈現持續增長的好勢頭。2022年,企業銷售額達到21億元,實現稅收1.01億元;2023年,銷售額達到33.2億元,實現稅收1.5億元;2024年,銷售額突破40億元,實現稅收2.4億元。勝華波公司見證了滁州的跨越式發展,更真心感受到:滁州,是一片投資沃土、興業熱土、創業樂土。”2月6日,安徽勝華波汽車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特在全市“新春第一會”上發言時激情滿懷。
當下,滁州正成為客商們眼中的投資洼地、創業福地、發展高地。過去三年,全市共招引了億元以上項目近1400個,其中投產項目超640個、開工項目近460個,帶來了4600多億元的省外資金,進一步優化了經濟結構、加速了產業集聚、推動了經濟增長。去年,我市經濟總量突破4000億元大關,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邁上新的臺階。
聚力引人才 構建新高地
3月20日,2025年滁州市招才引智高校行走進安徽建筑大學,校地雙方領導為滁州市“新時代人才強市合伙人”揭牌,我市共組織114家龍頭企業參加,提供優質崗位1059個。
人才是一座城市競爭之本、創新之源、強市之基。去年以來,我市全面落實“人才興皖”工程部署,大力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連續四年謀劃實施招才引智“十大舉措”。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領銜督辦“加快建設英才薈萃的人才強市”1號提案、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召開高層次人才早餐會。市幾大班子同心協力,帶頭開展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三送三問三幫扶”活動,赴各地開展人才招引超百次,充分展現“千年亭城 醉美滁州”的引才誠意。
我市對標長三角先發地區,常態化開展人才政策立改廢釋,先后出臺高層次人才25條、大學生和高技能人才“六免六補六優化”18條政策等,構建較為完善的“1+N”人才政策體系。緊扣“8+3”產業鏈,分產業鏈制定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緊盯行業頂尖人才、高校專業人才、產業急需人才,實施“揭榜掛帥”“四海招賢”引才,攻破“卡脖子”難題83個,引進海外人才213人。深挖長三角先發地區科教人才資源,主動融入G60、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接續舉辦“星耀滁州”“人才安徽行”“人才滁州行”系列人才活動200余場,院士助滁活動近50場,吸引境內外400多個人才團隊來滁合作。2024年靶向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160余次。成功舉辦安徽“雙創匯”走進滁州系列活動6場,簽約項目21個,簽約資金4380萬元,發布技術需求123項,科技成果106項。
如今,“到滁州去”已然成為一種現象和趨勢,天下英才匯聚亭城的生動局面正在加快形成。近3年來,全市新引進院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近1600名、大學生近100000名。新入選國家級領軍人才、省級領軍人才數均居全省第二。連續三年成為全省人口凈流入3個城市之一,連續三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首次入圍“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強”,全市人才總量突破90萬人。“近者悅、遠者來”的引才用才格局日趨形成,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正轉化為滁州澎湃不竭的發展優勢。
“2024年,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長期關懷與指導下,我本人成功獲評國家級領軍人才,企業也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可以說,在滁州大力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的背景下,無數像我一樣選擇來滁州創新創業的奮斗者,都在這里實現了‘摘星夢’。”九華華源藥業董事長管悅琴感慨地說。
全力優環境 營造“亭滿意”
“我們是科創型企業,在無任何資產抵押的情況下,申請了‘科技e稅貸’金融產品,僅用3個工作日的時間順利獲得500萬元銀行貸款,化解了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目前我們生產運營良好,這得益于滁州良好的營商環境。”3月20日,安徽迪康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呂鈞高興地說。
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哪里環境好,投資商就到哪去。我市還把創優營商環境作為“雙招雙引”的“強磁場”、釋放活力的“穩定器”,對標省外先進、省內一流,動員全市上下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高水平對接、高效率承接、高質量融入,不斷提升“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建設,著力在區域競爭中贏得更多優勢和主動,力求以“營商”之變實現“商贏”。
出臺全省首部營商環境地方性法規《滁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國首部《證照并銷地方標準》、設立首批“營商環境體驗官”……滁州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不斷出臺新舉措,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滁州在全省率先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置企業綜合服務專區,統籌15個涉企服務部門進駐。同時,搭建線上“亭好辦”企業綜合服務平臺,集成金融服務平臺、數字人才平臺等現有各類涉企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上線“開辦餐飲店一件事”等25個“高效辦成一件事”,累計辦理4.2萬件,平均總跑動次數減少94%,辦理總時限壓縮69%,提交材料減少60%,行政效能提升50%以上。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政策舉措落地見效是關鍵。我市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產業發展全鏈條,針對企業高頻需求,收集涉企服務事項和增值服務事項清單,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則,首批發布涉企服務事項76條。截至去年底,共辦理各類人才分類認定、獎補政策申報、企業信用修復等涉企服務事項2841件。率先完成惠企政策資金“四網融合”,在“皖企通”平臺上線“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服務558項,劃分減稅降費等18類服務主題,在線兌付獎補資金7.9億元,惠及企業2068家。
為了讓企業和群眾共享一體化發展成果,滁州主動對接滬蘇浙,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實現了148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172項事項南京都市圈“跨域通辦”、“亭城通”市民卡與南京等110個城市聯網互刷……“登記注冊企業再也不用跑兩地,上午一個電話,下午交材料,第二天上午營業執照就送到我手上了。”去年5月,來滁州注冊公司的南京浦口市民劉士成,拿到了安徽省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對滁寧兩地“跨省通辦”的工作效率依然印象深刻。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在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新征程上,滁州正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全力拼經濟,奮力往前趕,努力在省內當先鋒、在長三角爭進位,不斷開創現代化新滁州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