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1月29日3版)
春節前夕,記者走進滁城遵陽街陽明文化廣場,感受滁州市瑯琊區舉辦的2025乙巳年“走古城 掛春聯”活動的熱烈氛圍。廣大市民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愛好者一道,掛揭城門春聯、行走滁州古城、感知厚重文化,以特有的文化方式迎接新春到來。
春聯,作為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形式,不僅是文學表達,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以紅火字句傳遞新春祝福,延續民俗傳統;于古跡勝地銘刻過往,綿延歷史文化脈絡。它還是社會生活的映照,為行業添彩,為時代發聲,凝聚著民族精神與情感,歷經歲月滄桑而愈發璀璨。
滁州古城,歷經1400余載風雨洗禮,至今仍留存“雙水、雙關、雙甕”的格局完整、獨具韻味的城池風貌,城內分布著的眾多歷史文化古跡、遺址和古建筑,也成就了眾多名人史話和才俊華章。活動現場邀請了學生及其他文藝愛好者以吟誦、表演等形式講述古城的浪漫。
據悉,瑯琊區2025乙巳年第二屆“城門掛春聯 新年開門紅”活動,自去年11月7日啟動以來,得到海內外楹聯愛好者踴躍參與。活動期間,共征集到來自全國30余個省市及海外的1342副楹聯作品,最終遴選出16副優秀作品。8位知名書法家對這16副楹聯進行現場書寫,其中4副作品分別懸掛在拱極門、豐泰門、化日門、遵陽門,其余12副全部懸掛在豐泰門的城墻上進行集中展示。
“我們披著駘蕩的春風,陪伴著鄉親,走進了千年的滁州古城。帶著繁華落盡古街巷的回憶,帶著深沉的鄉愁,走向遠方。收拾古城記憶,沐浴化日春風;觸摸老城歷史,留住文化根脈。認知古城,保護古城,利用古城,我們大家一起向前走!”隨著滁州地方文史、民俗專家們的深情告白,“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系列活動臘月篇開始,從化日門、孟公壩、大東門甕城墻基遺址,到胡家大樓·俞家大院、糧食局大樓,再到朱家小樓,市民和學生們跟隨文史專家張祥林老師一道,以行走觀摩、詩文朗讀、書畫創作等方式,展示滁州的人文風采和古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