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全體代表票決,我市2024年度十件民生實事項目是醫療資源補短板項目(新建)……”今年1月12日下午,在市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大會上,全省首批、滁州市級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出爐。
“截至目前,代表票決十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標計劃任務。”12月30日下午,在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市政府負責同志報告票決項目落地情況,正式向群眾“交卷”。
年初“票決”,年底“交卷”。人大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給群眾帶來了怎樣的獲得感?它們是如何從“紙上”落到“地上”的?在探索過程中又積累了哪些經驗?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采訪。
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
“滁城菱溪水系環境有了改善,遛彎多了好去處。”
“家門口建了小學,孩子上學更方便了。”
“小區里有了停車場,再也不用為停車問題煩惱了。”
2024年即將過去,記者深入一線采訪,提及這一年最有感的事,群眾直言: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聚焦百姓急難愁盼,帶來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讓我們感觸最深。
票決項目順利落地,還為群眾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市督查考核辦公室負責同志介紹了具體情況。
群眾住得更安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惠及20個小區、1892戶;實施物業服務提升工程,頒布《滁州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全市1016個物業管理區域黨組織組建率、物業服務覆蓋率、業主委員會組建率均達到100%。
群眾出行更安全。實施城市道路安全暢通提升工程,完成滁城城區8個道路交口安全隱患整治,開展校園周邊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新增2個停車場、新增路邊泊位1500個。
群眾就醫就學更便捷。實施醫療資源補短板工程,完成市一院北區適老化升級和婦幼保健院、康復醫院改造,今年以來一院北院區住院2.3萬人次、婦幼保健院篩查兒童疾病1.5萬人次,有力提升了“一老一小”的服務保障能力;實施城南教育布局優化工程,滁州六中、實驗小學新增90個班級;新建同樂小學,增加1800個學位,有力緩解了城南片區“就學難”。
多方用力保項目落地
代表票決為民實事項目,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許下的莊嚴承諾,備受重視。
代表票決后,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即聯合印發《2024年為民辦實事工作任務》,明確十件實事的牽頭市領導、牽頭單位及責任單位;同時,由市政府辦公室牽頭,編寫《滁州市2024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方案匯編》,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
與此同時,市人大常委會緊盯票決項目落實,對十件民生實事項目開展全鏈條監督、全過程問效。“我們創建‘掛圖作戰’機制,公布任務分解表、項目進展圖,引入媒體監督力量,公開報道落實情況,全程接受群眾監督。”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工委負責同志介紹道。
此外,市人大常委會還建立“四個一”督辦機制,年中組織市人大代表深入項目建設現場問進度,年底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分代表開展集中視察,督促部門按序時進度向群眾交賬。
記者了解到,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全力以赴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如期兌現承諾,讓代表滿意、群眾受益。
滁州經驗在全省推廣
出臺《滁州市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滁州市人大常委會民生實事票決辦法》,形成了群眾“點單”、代表“定單”、政府“買單”、人大“驗單”的票決制模式;
建成10個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中心,設立“民聲郵筒”,發揮850個“家室站點”的作用,組織代表體系化、規范化、集成化、常態化、實效化進中心、入站點,收集各級代表建議86000多條,擴大了民生實事項目遴選范圍;
……
滁州的票決制探索引起多方關注。今年9月,全省代表工作推進會在滁召開,各地人大組團前來觀摩學習滁州票決制經驗做法。隨后,省人大組織多家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記者深入我市挖掘票決制亮點及成效,滁州經驗在全省得到推廣,也在全國傳播開來,擴大了影響力,提升了美譽度。
市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將把票決制與“民聲呼應”平臺相貫通,與“五級代表在行動”相結合,進一步擴大民意基礎,不斷完善監督問效機制,推深做實票決制,確保政府“辦的事”精準對接群眾“盼的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