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全椒縣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目標,堅持“價值引領、內容為先,重在實踐、知行合一,群眾主體、共建共享,分類施策、突出特色,改革創新、整體推進”工作原則,積極探索具有全椒特色的路徑模式。開展“推動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系列主題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群眾破除鋪張浪費,摒棄陳規陋習。
打出“文明新風牌”,文明節儉成為鄉風文明主流
文明辦編印制作移風易俗、家風家教宣傳“倡議書”“一封信”“明白紙”等,依托125支鄉風文明宣傳服務隊伍、413名骨干力量走村入戶持續開展深化移風易俗集中性主題活動260余場,受益人群為28000余人。制作刊播“文明節儉過春節”“文明祭祀”H5,原創10幅動漫宣傳海報,在led電子屏、公交站臺、公交車載電視等多種載體上多形式宣傳,內容圖文并茂,以寓教于樂、活靈活現的方式,讓群眾喜歡看、樂意學、跟著做,為倡導節儉文明新風尚營造良好氛圍。
二郎口鎮“遺韻二郎”文藝志愿服務隊,在全鎮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移風易俗文藝宣講,2024年已開展20余場,受益群眾2000余人次。開展傳統節日節慶活動、文明家風宣講、垃圾分類進校園、反對浪費宣傳等重大主題活動10余場,引導大家樹立正確價值觀念,踐行文明生活方式。
打響“文化優勢牌”,剛性約束和民間倡議合宣傳
文明辦聯合紀委監委制定《全椒縣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紅白喜事公約》,將“五推行兩不準”作為工作標尺,明確婚喪禮俗指導標準。制定《全椒縣社會公民辦理紅白喜事“十提倡”》,在全縣范圍內全面推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它事不辦”。
馬廠鎮將移風易俗與人居環境改造、防溺水宣傳等具體事務相結合,倡導紅白喜事簡辦新辦,減輕人情負擔,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讓“移風易俗”不僅看得見、聽得見,而且觸手可及。
文聯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民間藝術、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育“襄水鄉音”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隊,為群眾獻上精彩演出40余場。通過“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的方式讓群眾從中接受教育,用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文化引領群眾自覺參與移風易俗。
打好“融合推進牌”,移風易俗與文明鄉風同推進
結合鄉村實情,文明辦根據最新《全國文明村鎮測評體系》科學動態調整管理措施,把移風易俗納入文明村鎮管理標準,變“軟任務”為“硬約束”,依托村級公共服務設施,設置紅白喜事服務場所,襄河鎮八波村農民大禮堂、二郎口鎮二郎村、廣平村農家新風堂,均明確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等,開發清風菜單,框定包席最高價,方便村民舉辦婚喪宴席。拍攝10個鄉鎮文明村鎮宣傳片,制作優秀村規民約海報11幅,短視頻11個,在全椒文明網、美好全椒視頻號、公眾號等平臺線上展播,2部作品被學習強國平臺選用。襄河鎮八波村“三字歌”村規民約被評為“全省優秀村規民約”,在全省作為典型推廣。
打贏“信用提升牌”,美德銀行與積分兌換同行動
二郎口鎮建立健全“積分+兌換”機制,鼓勵黨員群眾通過參與人居環境治理、防汛巡查等志愿服務獲得積分,美德銀行積分兌換點常備牙膏、肥皂、毛巾、調味料等生活用品,村民可憑積分存折到兌換點領取相應生活用品。襄河鎮楊橋村和八波村已建設信用超市,實現“授信”向“用信”的高度轉化。同時動員黨員干部走村入戶,宣傳信用村建設的前景、群眾能享受到的政策實惠,及時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力破解鄉村治理中困難和問題,提升群眾知曉率和參與信用村試點建設的主動性。
石沛鎮堅持以積分制管理,每月進行一次積分評比,半年一次到理事會“美德銀行”進行積分兌換。由理事會專人負責年終積分卡兌換,不足部分由村配套支持,群眾積分卡和好人好事積分卡可以到理事會“美德銀行”隨時兌換物品。
十字鎮在初期積分制的基礎上建立實施志愿服務積分兌換制度,建立動態管理、可操作性強的積分體系,在村部直接面向群眾設置積分兌換展示專欄,設計6檔積分兌換標準,縮小兌換難度,增強村民參與主動性,“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正向激勵模式也正逐步進行推廣,受到越來越多群眾的認可。(楊林 張寅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