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10月11日2版)
滁州市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推動群眾急難愁盼事項落實——
民生實事票決制 架起民心“直通車”
“短短幾個月,龍山小學一期工程就完工了,這學期開始招收一年級學生,孩子上學不用跑遠路了。”這幾天,滁州市龍山小區(qū)居民楊曉燕逢人便夸龍山小學的建設速度快,方便了她家孩子在家門口上學。
“一個小時不到,電就充滿了。有了這個充電站,真方便!”市民劉興友駕車來到滁州八中南側新建的電動汽車充電站,花了20多塊錢為愛車充滿電,喜笑顏開。
龍山小學項目和滁州八中南側電動汽車充電站項目都是今年滁州市人大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目前均已完工。
黨委主張和群眾意愿如何更加充分地實現(xiàn)有機統(tǒng)一,政府“辦的事”如何精準對接群眾“盼的事”?滁州市在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中找到路徑,通過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讓群眾成為民生實事項目的參與者、監(jiān)督者、受益者。
過去,和很多地方一樣,滁州市民生實事項目選什么、怎么做,基本上由政府定。
然而,需要辦哪些民生實事、實施效果怎樣,群眾的需求最直接、感受最深刻、最有發(fā)言權。
如何才能讓民生實事項目滿載民心、尊重民意、惠及民生?2018年,滁州市人大常委會首次提出實施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并在天長市兩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試點。
“所謂票決制,是指政府在廣泛征求人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提出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經(jīng)同級人民代表大會以代表投票方式選擇決定正式項目后組織實施,并接受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監(jiān)督的制度。”滁州市人大常委會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推進票決制就是充分發(fā)揮人大作用,在人民群眾、人大代表和各級政府之間架設起溝通互信、有效監(jiān)督的橋梁,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里。
隨后,滁州市陸續(xù)在各縣(市、區(qū))和市級推廣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今年初,滁州市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全體人大代表對市人民政府提交的12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進行票決,差額選出10項民生實事項目。至此,滁州在全省率先實現(xiàn)票決制市、縣、鄉(xiāng)(鎮(zhèn))三級全覆蓋。此外,該市還在條件具備的街道開展選民代表會議票決民生實事,目前實施的街道已占全市街道總數(shù)的一半。
滁州市逐步走出黨委決策、人大決定、政府執(zhí)行、群眾參與的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路徑,創(chuàng)新實踐群眾“點單”、代表“定單”、政府“買單”、人大“驗單”票決制模式,同時確立了征集、初定、審議、票決、監(jiān)督、評估的三個階段、六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流程。
為辦好民生實事項目,滁州市建立監(jiān)督責任制度,月調(diào)研通報制度,書記、市長現(xiàn)場督辦制度,與市政府定期會商推進制度等,市人大常委會牽頭實施8項制度跟蹤推進落實,并發(fā)揮年初問安排、年中問進度、年底問結果“三問”監(jiān)督功效,構建閉環(huán)跟蹤監(jiān)督鏈條,變事后監(jiān)督為全程參與。今年6月,滁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35名市人大代表聽取部分2024年度滁州市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建設情況通報,集中視察項目實施進展情況,提出52條具體建議,督促部門加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荒地變成停車場,接送孩子上學有地方停車了;公交車通到工廠門口,上下班更方便了……據(jù)統(tǒng)計,票決制推行6年來,滁州市各級人大共票決產(chǎn)生2000多個民生實事項目,惠及群眾265.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