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大力推進各項民生工程建設,交出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成績單”,讓人民群眾享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加強民生實事各項惠民政策宣傳,本報今日起開設“實施民生實事 增進民生福祉”專欄,著力宣傳各項民生實事的目標任務、重要舉措、經驗做法,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監督民生實事建設的良好氛圍。敬請關注。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生領域的“關鍵小事”,是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地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始終把增進和改善民生福祉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市民生辦和市直各牽頭單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齊心合力、主動作為、多措并舉,堅持將人民群眾的“心上事”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上心事”,確保各項民生實事推深做實。截至8月底,全市50項民生實事推進順利,總體完成率達到85%,全市人民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守護“一老一小” 精準扶弱濟困
“奶奶,今天太陽不錯,我把被子拿到院子里曬一曬啊。”日前,明光市一名助老員趕到一名困難獨居老人家中,她的熱心服務讓老人心里暖意融融。今年,明光市通過全面摸排,建設家庭養老床位惠及老人276名、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惠及老人490名。
“第二幼兒園南園投入使用后,小孫子上幼兒園就不用煩神了。”看到新建天佳路幼兒園建成招生,天長市廣陵街道天寶社區馬塘小區居民吳正華高興不已。今年,天長僅市區就有3所新建幼兒園竣工使用,增加學位270個。該市學前教育全面推行延時服務,1.13萬名幼兒參與。
“一老一小”,是一個家庭需要守護的兩端,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
今年,我市聚力推動對老年人群體的民生保障,重點對農村敬老院運營服務能力進行全面提升。此外,“老有所學”行動中,全市老年學校新增學習人數7.96萬人,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到26.96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115%、104%。
健康口腔行動,全市共完成窩溝封閉2.44萬人,涂氟3.15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102%、101%。“安心托幼”行動,全市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61%,36.9%的幼兒園開設2至3歲托班,新增托位773個,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94%、148%、97%。通過“教室光環境達標工程”,對1352間中小學教室光環境進行改造。
扶弱濟困解民憂,兜底保障惠民生,堅實的基本社會保障,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底氣”。我市精準鎖定幫扶對象,推動各項保障政策落地落實。
全市1233個村(社區)成立“救急難”互助社,全部具備3萬元的啟動資金。累計為16107名殘疾人提供精神殘疾人藥費補助、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殘疾人輔助器具等康復救助服務,完成年度目標的129%。社會散居、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我市超過省級保障標準。
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生活品質
“以前,路邊擺攤常常造成交通堵塞,每到逢集更是水泄不通,環境衛生也是臟亂差;改造之后,商販進入市場經營,環境變好了不說,買菜也不用東奔西跑了。”全椒縣西王鎮管壩菜市場里,正在買菜的王阿姨對于市場的變化贊不絕口。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我市堅持把守好民心作為最大政治、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大力實施50項民生實事,全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保障網進一步織密織牢,人民生活品質得到持續有效提升。
例如,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建公共充電樁1487個,完成年度目標124%;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供電可靠性提高到99.9%,完成年度目標100%;“惠民菜籃子”行動,新增13家商超及社區連鎖店運行“惠民菜籃子”,完成年度目標130%;城市危舊房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全市危舊房改造50間、老舊小區改造67個,等等。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深化就業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就業服務制度,健全就業服務體系,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今年,我市促進重點群體穩定就業,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133個;推動實現殘疾人較高質量就業,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652人(次),為684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新引進大學生2.15萬人,同比增長19.4%。
倉廩實而知禮節。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求知、娛樂、審美、道德、法治等精神層面的需求更高,也更為迫切。
為此,我市今年大力推進公共文化空間工程,摸排基本符合標準的城市文化空間25個、鄉鎮(社區)文化空間22個,完成年度目標100%;同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發放市級500萬元文旅消費券、縣級120萬元文旅消費券,完成年度目標89%;精心準備的“送戲進萬村”活動,已進行897場,完成年度目標87%。
我市通過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更好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辦好民生實事 提升工作質效
做好民生工作、辦好民生實事,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
我市部署實施的2024年50項民生實事,既涵蓋原暖民心行動的部分內容,也有新的拓展和延伸。我市不斷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用心用情用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事辦實辦好,確保各項民生實事高質量完成。
全市各地各單位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更強擔當,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讓群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
強化責任落實。市民生辦持續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抓好調度、通報、督查,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各牽頭責任單位壓實責任、主動作為,推動50項民生實事有序實施。各縣(市、區)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推進力度,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強化節點攻堅。各地各單位正對照年度目標任務,進一步明確時間節點,規范推進流程,嚴格完成時限。尤其是進度較慢的事項和地區,正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列出時間表、任務圖,精準發力、加快推進,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任務。
強化宣傳引導。50項民生實事中,群眾的知曉率和滿意度仍然是工作重點。各地各部門將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多形式、常態化、多角度開展實施民生實事宣傳,提高群眾對民生實事的知曉率,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各項民生工作的良好氛圍。
目前,全市各地正持續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做好民生工作,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快速有效解決。特別是在深入實施50項民生實事工作中,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